• 77阅读
  • 0回复

哲学史家聚会北大临湖轩 座谈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11
第2版()
专栏:

哲学史家聚会北大临湖轩
座谈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
本报讯 中国哲学史工作会议,昨日上午九时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会议集中地讨论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
中国哲学史是有其特点的,应该找出它的规律性,这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朱谦之和汪奠基都认为要找出其规律性应该注意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形。他们并认为研究中国哲学史也应该和世界哲学史、东方哲学史联系起来考察。冯契指出,哲学思想的一般规律,不但要从社会经济关系中去找,还要从其他意识形态和哲学自身的发展中去找。杨荣国认为只有抓住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才能抓住思想发展的规律和系统,不然哲学思想就会失去它的本来面目,就不会有科学的中国哲学史。周辅成说,中国哲学家都有政治抱负,哲学思想是为他们的政治抱负服务的,取消了这一特点,就没有中国哲学史。
关于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刘汉辰的发言支持了冯友兰在前次讨论会上发表的意见。他认为,要继承的就是一般的意义,不然就无法继承。黄子通说,胡绳认为有限度的抽象是可以的,但有限度的抽象仍是抽象,可见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朱伯昆说,有人说继承是继承共同因素,但什么是共同因素?还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对于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如何区分,很有些不同的看法。侯外庐说,近年来有一种风气,好像祖先中唯物主义者愈多我们就愈光彩,因此有将唯心主义者尽量说成唯物主义者的事。如果这样下去,那末我国哲学家从孔子到孙中山就都是唯物主义者了。但是科学研究是不能这样的。他认为确定那个哲学家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应该看他的思想体系。石峻认为,有些思想家是不成体系的,我们不能代古人制造体系。刘汉辰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虽然按体系很困难,但体系是有的,他说区分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的客观方法是看他们是采用归纳法呢,还是采用演绎法,如用前者就是唯物主义者,反之则是唯心主义者。朱伯昆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否能相互转化?如何转化?唯物主义是否绝对正确,唯心主义是否绝对错误,应该明确。
张岱年提出了哲学思想的阶级分析问题,他认为也应该让古人有百家争鸣的机会,不应该简单化了。何思敬说,马克思主义不能老停在阶级分析上,时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哲学史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有所改变,我们的哲学史应该说明,阶级社会的哲学史上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后人思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