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来北京的民族工作干部座谈 反对大汉族主义倾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13
第2版()
专栏:

来北京的民族工作干部座谈
反对大汉族主义倾向
编者按 最近,本报编辑部邀请来京开会的各地民族工作干部,以“如何克服大汉族主义倾向”为题,举行了一次座谈会。现在,我们把座谈会的纪录按问题整理出来,发表在这里。会上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定论,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继续讨论。
当前国内民族关系上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民族关系上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到会同志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人认为,当前民族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各民族间,特别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间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理由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作为民族压迫的阶级基础,已经基本上消除了,并且90%左右的聚居少数民族已经实行了区域自治;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却仍然存在,并且不是短时期可以完全消除的。如果汉族不大力帮助各少数民族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利于民族团结。因此,今后应该把这个问题提到首要地位。
也有这样一种意见,认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没有能够充分实现,这正是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关系问题的焦点。要想增强民族团结,就必须充分实现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有人认为这种提法不够确切,事实上,这只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上的不平等未能完全消除的一个主要表现。
再一种意见,认为当前民族关系上的主要问题,是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隔阂,而大汉族主义思想又是当前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危险。因此,必须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倾向。地方民族主义倾向虽然也存在,也应当注意防止和克服;但是,这必须在着重克服大汉族主义的基础上去进行。对于这一点,大家是没有异议的。
大汉族主义在目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没有充分实现,有些自治机关名多实少,甚至有名无实。其中最突出的是民族自治州的自治权利问题。有些上级国家机关一直没有把自治州同一般的专署严格地区分开来,他们下达通知时,常常不经过自治州,而直接下达到县。自治州的财权、军权、少数民族干部的职权等等问题,都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州和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过去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个问题。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比如,一个勘查队,去年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钻探煤藏量的时候,事先没有征询当地土族人民的意见,毁坏了一个“脑包”,而这个“脑包”,是被当地的土族人民认为“神山”的。海南岛山区的少数民族,一般都是“靠山吃山”的,但是有些地方在封山育林的时候,却没有事先为他们寻找新的生活出路,使他们的生活一度遭受困难。在某些有少数民族散居的地方,由于少数民族人数很少,他们的风俗、习惯不被尊重的现象,也就更加严重。比如内地的汉民,对散居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就有不够尊重的现象。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族团结,影响了工作。
大汉族主义思想是不是滋长了
座谈中大家反映,近两年来,大汉族主义的表现是增多了。但是,这是否表明大汉族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呢?却有着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思想和表现,是不能割裂开来看的,大汉族主义的表现的增多,就是大汉族主义思想有所滋长的直接暴露。也有的同志认为,大汉族主义的表现,可以说是增多了,但是不同意毫无分析地说大汉族主义的思想也有滋长。理由是:社会主义改造使内地的汉族和散居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了。比如,山东省的回族农民,已经有96%参加了农业社,其中,90%以上的人参加的是民族联合社。在少数民族区进行的大规模的建设,也使得某些聚居的少数民族空前地增多了同汉族之间的接触。如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现在约有七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内地调去从事建设的汉族人。他们多半不懂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熟悉民族政策,也就难免发生一些民族间的纠纷和误会。其次,近两年来,大汉族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很多地方、很多汉族干部中,一直是在逐步地克服着。这首先表现在民族工作的成绩上。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为例,解放初期,全国各少数民族干部共约一万多人,现在已经增加到二十二万多人,如果加上中小学校和乡级等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总数已近三十四万人。另一方面,有些工作中的缺点,只要一被发现,就立刻着手纠正。比如,贵州省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有些汉族干部由于不懂得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事先又没有很好地听取少数民族的意见,而让一些苗族人民把“马郎坡”、“养老牛”等都入了农业社。去年,他们在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中发现这个问题后,现在很多地方已经采取了补救措施。显然,这些事例都不表明大汉族主义的思想有了新的滋长。因此,这些同志认为:事实上,只是在某些地区的某些汉族干部当中大汉族主义思想有了新的滋长。这些汉族干部,往往只是看到了过去工作中的成绩,以为这全是汉族帮助少数民族的结果,产生了骄傲情绪和优越感,在工作中便生搬硬套汉族地区的经验,不认真听取少数民族的意见。过去在民族工作上的缺点,虽然不是全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产生的,但这却是缺点和错误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今后要想克服民族工作中的缺点,还必须从反对大汉族主义思想入手。
大汉族主义思想的来源
大汉族主义思想的来源是什么?有些同志说,大汉族主义思想是地主、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不过,应该区分那些是自觉的,那些是不自觉的。不然,随便扣帽子,就会伤害很多汉族干部的积极性。因为事实上,自觉的大汉族主义,例如对少数民族公开地歧视、压迫,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思想,当前是极少极少的;绝大部分都是犯了错误还不自知。但是,不自觉地犯了严重错误,同样应该被看作是大汉族主义的倾向。汉族干部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就应该随时随地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的特点;考虑不周,本身就是一种大汉族主义的表现。有些同志,认为这种提法会给人一种印象:所有的大汉族主义思想的表现,都是地主、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起不到保护汉族干部积极性的作用。他们认为,不如把大汉族主义思想归结为两个来源:一是历史的阶级根源——地主、资产阶级思想;一是认识的根源——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样既能分清错误的性质和根源,又能保护大多数汉族干部的积极性。
如何克服大汉族主义倾向
谈到如何克服大汉族主义的倾向,大家几乎没有任何分歧,只是彼此作了一些补充。
他们的第一个意见是:今后应该经常进行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1953年和1956年4月份开始的全国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都曾经对纠正民族工作中的缺点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中间隔的时间太长了,有些问题没有更早地发现,更及时地予以纠正。
第二个意见,今后必须加强民族工作的宣传,大家一个总的感觉是,过去对民族工作的宣传太少了;尤其是各民族在历史上,在祖国的各项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宣传得就更少了。这对于克服大民族的优越感和少数民族的自卑感,加强各民族间的了解,是很不利的。比如,过去很多报刊杂志,对于我国的游泳健将穆祥雄,就很少提到他是回族。而注意了这方面的宣传的,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北京回民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在1953年以前,由于民族自卑感,走到街上连校徽都不愿意带;后来,这个学校在体育运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报纸上做了宣传,学生们就很自然地把校徽带出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