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看豫剧“樊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15
第8版()
专栏:

看豫剧“樊戏”
陈梦家
几年前在北京吉祥戏院看曲周萧素卿演“三拂袖”,觉得好听好看而情节有趣,从此看上了河南梆子。到后来才知道这出戏是一位樊先生编的。去年马金凤和阎立品告诉我,河南曾经批评过人民最爱看的“樊戏”,批评得他们不敢演了。这次到西安,我特地拜访了狮吼剧团的樊粹庭先生,参观了他们的新生部,在两个大芦篷的民乐园中,在拥挤的长椅上看了娃娃戏,真高兴。但比我更高兴的,是排立在两廊买站票的朋友们,他们是真正的豫剧的欣赏者和拥护者。
樊戏的作者,二十五年前从大学里出来,弃官从戏,和家庭断绝了,在社会上成为一个 “戏班子的人”。遭受贫困、污辱,他还是坚持教娃娃戏,自己“写”了几十个豫剧。这些新本子,包括名演员陈素贞所演的“叶含嫣”,都是未曾印行的,但所有河南梆子的剧团都演唱,在农村中很受欢迎。他在排戏以前,先把故事和人物个性和演员谈,让他们自己想怎么唱怎么做,然后才写。在排演中,特别注意“内心的表情”,注意武功的锻炼。他请了京戏中的名师(现在是徐碧云)给演员说戏。樊戏的唱词都是通俗的,一听就懂;为了满足观众的情绪,常常变悲剧为喜剧。这种作法如何,可以暂且勿论,但他的戏之所以为人民所爱看,是他为观众写戏。在过去和现在,樊戏做到了“是老百姓爱看的戏”的目的。这中间不免有些旧日的情调,但我看了许多出,并没有什么毒素。我看了据说是有问题的“汉江女”,不过是士宦之家和“贫女”相爱的故事,我很注意的看它是否有毒,只觉好而未见其问题所在。
在抗战期间,这个戏班受到大折磨,退到西安南关的“贫民窟”内存身,三面粪厂,在一空场上由几个癞头娃娃演戏。现在好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民乐园,有了宿舍,分大小两队演出,去年一年在乡村演出了一百七十多次。他们最近作了一次旅行演出,也要到北京争鸣一下。他们没有带来什么名角,都是这些久经锻炼的长大了的娃娃,有一些做功,有一些跟头,更有继续发展为最好演员的希望。他们带了两出新的樊戏——王佐断臂和劈山救母。这两出戏在西北上演受到欢迎,天津的朋友已经写信来说演出的盛况。在北京也一定会得到掌声的。
我在西安受到狮吼新生部孩子们的嘱托,要我回京介绍他们的老师樊粹庭和常警惕,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希望。这几年中,我对于樊先生在豫剧创作、导演和培养第二代有很大的敬意,他的经验和成就应该值得戏剧界的重视。我一向以为,作为全中国、作为华北官话区域中心的北京,应该有一个豫剧院。今年来了崔兰田,还有要来的。让我们在豫剧中多看出一些优良的传统,多看一看华北许多老百姓爱看的戏。我慎重地介绍樊戏和它的作者,相信像我介绍曲剧杨乃武小白菜一样,不会使观众们落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