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关于印度的第二次大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22
第6版()
专栏:

关于印度的第二次大选
李丁

印度第二次大选结果已于3月底揭晓。以尼赫鲁总理为首的新中央政府也在4月至5月初就职。各省的新政府在4月初先后组成。
这次选出的是中央的人民院(国会下院)议员和十三个省的立法议会议员以及两个中央直辖区的地方咨询议会的议员。根据印度中央选举委员会统计,合格选民一亿九千三百万人,而参加投票的共有一亿一千四百四十九万人,占合格选民人数的59.32%。
人民院四百八十八个席位的选举结果是:国大党三百六十六席(第一次大选获得三百五十七席)、印度共产党二十九席(第一次大选获得二十七席)、人民社会党十九席(第一次大选后合并而成立人民社会党的社会党和农工人民党,在第一次大选中共得二十二席)、人民同盟四席(第一次大选获得三席)、其他十二个小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得七十席。
在选票方面,国大党得五千四百零五万票,占投票总数的47.1%;印度共产党得一千二百一十六万票,占10.6%;人民社会党得一千一百六十五万票,占10%;人民同盟得六百七十三万票,占5.8%;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得二千九百八十七万票,占26.5%。
十三个省的三千零九十五个立法议会席位(包括安德拉省1955年选出的一百九十四席)的选举结果是:国大党二千零三十四席、印度共产党二百零七席、人民社会党一百九十六席、人民同盟四十六席、其他小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得七百一十二席。此外,两个中央直辖区的地方咨询议会六十个议员席位的选举结果是:国大党二十七席、印度共产党得十六席、其他小党派人士共得十七席。

从大选的结果可以看到的基本情况是:国大党和它所代表的势力在第二次大选之后,仍是印度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力量;印度共产党在人民中扩大了它的影响,在国会和省立法议会中比以前增加了一定的力量;人民社会党在国会和省立法议会中的席位都比印度共产党为少;而教派势力在国会和省立法议会中的席位极其有限。
但是,另一方面,各党派在不同地区力量的对比变化是复杂的。特别是在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各政党席位变化极不平衡。
国大党在省立法议会中的总席位比第一次大选减少了。在全国十三个省中,它在喀拉拉省失去了多数,降为在野党的地位,在奥里萨省没有获得过半数的席位,而代表旧王公势力的人民民主大会则一跃而成为和国大党相抗衡的第二大党。在孟买省,国大党从原有席位的82.6%降到现在的69.1%,特别是在孟买省的中部和南部(这里说马拉地语的地区要求单独成立马哈拉斯特拉省)所选出的全部省议员共有一百三十四席,其中国大党只得到三十四席;在孟买省的纺织工业中心阿麦达巴,国大党中央劳工部长康杜巴伊·德赛被印度共产党、人民社会党等组成的“大古吉拉特人民阵线”的主席、前全印农民协会的主席雅尼克所击败;而在孟买市国大党领导的印度全国工会大会前任主席安贝卡又被印度共产党政治局委员丹吉所击败。在西孟加拉省,国大党同印度共产党和其他四个民主反对党所结成的统一战线进行竞选,结果国大党受到了挫折,特别是在拥有四百五十万人口的印度第一大城市——加尔各答市(这里也是印度东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选出的全部二十六个省议员席位里,国大党则由原有的十六席降到八席,由原来第一位退到印度共产党之后而占第二位。被称为国大党“堡垒”的北方省和比哈尔省,国大党在省议会中原有的多数席位则大大地减少了;在北方省,它比原有席位减少了一百零四席之多,而在比哈尔省则减少了二十九席。在过去国大党力量占有强大地位的两个钢铁中心詹雪德普尔(在比哈尔省)和本普尔(在西孟加拉省),国大党的一些工会领袖被印度共产党及其所支持的候选人所击败。只有在拉贾斯坦省和中央直辖的特里普拉区,国大党所得的席位有显著的增加。在其他的六个省,国大党基本上保持了它原有的多数党的地位。
印度共产党在各地的竞选中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第一、它所得到的席位无论在国会和各省议会中都比上次大选有所增加,它所得到的票数比第一次大选增加了一倍多。第二、它在这次进行选举的十三个省的立法议会和两个中央直辖的地方咨询议会中都获得了席位;而根据印度政府选举委员会的第一次大选的报告,共产党在当时进行选举的二十二个省(邦)的立法议会中,只在八个省(邦)中获得席位。第三、它在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选区获得了显著的进展。第四、在印度政治生活中成为一个新的特色的,是印度共产党在喀拉拉省议会选举中的胜利。印度共产党和它所支持的无党派人士一起在喀拉拉省获得了过半数的席位,并因此由共产党在喀拉拉组织了省政府。此外,在群众运动比较发展的西孟加拉省和孟买省,共产党都取得了较前更大的进展。在西孟加拉省的立法议会中,共产党由第一次大选的二十八席增到现在的四十六席。在加尔各答市所选出的全部二十六席省议员中,共产党由原有的五席增至十席。在孟买省,共产党由上次大选没有得到席位一跃而到现在的十八席。可是,选举结果也表明,印度共产党在安德拉、马德拉斯和旁遮普三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人民社会党在这次大选中出现了一种衰落的趋势,它在国会和省立法议会所得的总议席都比第一次大选减少了。它的上层领导的一些右翼分子,像阿索卡·梅达这样的反苏反共人物大部分都落选了。但在人民社会党同印度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进行竞选的地方,如西孟加拉和孟买两省,它所得到的席位都有所增加。而在印度共产党力量较强的喀拉拉省,它由于拒绝了同印共合作,而同该省的教派政党穆斯林联盟联合竞选的结果而遭到了惨败。只有在它传统势力较强的北方省和比哈尔省,在当地因粮食不足,物价上涨和税务负担加重等而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的情况下,并在某些地区又和教派势力联合的结果,取得了比上次较多的席位。
人民同盟在这次大选中在国会和省议会中所得的席位和票数都比上次大选有所增加,但它在省议会中所得的席位仅集中在很少的几个省里。如果将人民同盟、印度教大会和太平社三个印度教教派组织合起来看,则它们在国会和省议会中所得到的总席位都比第一次大选减少了。而且这三个组织只在五个省得到席位,在其他个别省份的地区所得的席位有一些增加。印度教大会会长和秘书长在这次大选中也都落选了。

这个选举结果的出现,是有许多原因的。
首先,国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近几年来,在外交方面,采取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增进各国之间友好合作的政策。在国内方面,实行发展民族经济,巩固国家独立的民族主义的政策,反映了当前印度人民的愿望。这是对国大党有利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已取得国家独立的印度人民,还没有摆脱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目前印度还是英联邦的一员,英国资本在印度的若干经济部门中还居于统治的地位,束缚着广大农民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势力还没有被完全摧毁,失业问题仍旧严重,加之最近一年来物价上涨,引起了人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这又是对国大党不利的方面。
印度共产党在对外政策上,欢迎政府所采取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批评政府执行这个政策不够坚决。它要求印度退出英联邦。它主张印度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在国内政策上,它主张打破英国资本的控制;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限制印度垄断资本的发展;强调优先发展公营部分的重工业和基本工业。它反对采取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的办法来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它表示支持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建议和措施。它要求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这些基本主张是符合印度人民的愿望的,而且是同印度今天维护和平、巩固民族独立和建设国家的任务相一致的。因而受到人民的欢迎。
在对待国大党的关系问题上,印度共产党提出加强民主反对派的团结,以便打破国大党的一党专政,并以此作为它参加这次竞选的目标。它提出在它力量强大的地区,如喀拉拉省和西孟加拉省,争取成立民主政府。在其他省则以加强议会内的民主反对派为主。印度共产党认为,这样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印度政府改变它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那部分政策,并由此加强国大党内的民主力量的发展。
印度共产党在这次大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它在各地的成就也不一样。从基本方面来说,印度共产党自1951年在全国各地公开合法后,它在工人、农民和其他阶层人民中以至在议会里都做了不少工作。它不断为争取和平、巩固民族独立和改善人民生活而进行了坚持不渝的斗争,因此逐渐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在印度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比较活跃的地区,例如喀拉拉省、加尔各答市等,便获得了重大的胜利。而在群众工作基础比较弱的地区,特别是在某些省份的广大农村中,则没有多大进展,甚至在有些地方遭到失败。
总起来看,印度这次大选所反映出来的最突出的事实就是,印度广大人民的政治觉悟正在提高,要求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并坚持实行和平共处与国际合作政策的力量正在进一步增长。这是今天印度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主流,它是任何帝国主义和反人民势力都不能阻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