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打肿了脸充胖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23
第6版()
专栏:随笔

打肿了脸充胖子
高晋元
“泰晤士报”说,英国政府被迫重新使用苏伊士运河是一服“苦药”。俗话说:良药苦口,英国蹙紧眉头吞下这服“苦药”以后,病势就已有了转色。最显著的征候,就是英国宣布取消了石油配给制。因此,尽管“每日邮报”认为英国在运河问题上“大为丢脸”,而人们还愿意称赞英国是采取了“明智”的态度。
事情本来是一清二楚的了,但是英国的运输和民用航空大臣哈罗德·沃金森却偏偏要打肿了脸充胖子。5月6日,他在伦敦商道运输协会的宴会上说:苏伊士运河“对我国的经济并不像事件发生以前我们认为的那样重要”。言下之意,英国使用或不使用苏伊士运河对英国经济都无所谓。
果然是这样吗?
就在他发表这一席话的后一天,“泰晤士报”登载的英国石油公司(它在中东有很大的石油利益)主席恩·阿·格亚斯的声明说:中东的石油生产在1956年11月到1957年2月这四个月间,每月的平均产量是一千万吨左右,而前四个月的平均产量有一千五百五十万吨。即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格亚斯说:在这种情况下,1957年最初的几个月是一个“困难时期”。由于苏伊士危机,英国石油公司卖出的原油和精炼油比原计划减少了三百万吨;它的炼油厂也少炼了二百万吨石油。
“泰晤士报”5月10日报道,英国伯明翰和密特兰汽车和公共汽车公司的五十二届年会大会上,主席斯本塞·威尔斯也说:苏伊士事件造成了许多困难。由于柴油和汽油实行配给,使得公司的公共汽车和私人雇车等各种业务减少了5%到50%。
而英国航运业则在英国重新使用苏伊士运河前丢了不少生意。不少英国报纸早已发出英国继续抵制运河会“损害英国航运事业”的警告。
这些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例子,就足以说明苏伊士运河对英国经济的严重影响,也说明英国政府为什么硬着头皮承认抵制苏伊士运河的失败。沃金森先生打肿了脸充胖子,完全是多余的。岂但如此,他的一席风凉话还勾起了某些英国人的无限烦恼。
“泰晤士报”5月13日登载了一个名叫基斯·尔·柯林斯的企业家的来信,信上说:如果沃金森先生的说法是正确的,“那我们可以想像英国政府采取的使运河开放的‘警察’行动并不是十分必要的了。如果早就认识到这一点,那末我们本可以让纳赛尔中校把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可以抵制它或者高兴使用就使用它。这样,我们在中东的势力本来也不会遭到这样致命的打击了,我们在德勒·克白尔价值几百万英镑的战略储备也照旧会是我们的,英国人在埃及的企业也不会被没收,复杂的难民问题也不会产生,整个英国和欧洲也不必实行汽油配给制,全世界也不会看出英国的惊人的虚弱”。柯林斯最后说到他自己:“由于政府采取了‘警察’行动,我损失了几万英镑,丢掉了我在埃及的一生的工作。这几个月来,丝毫没有得到一点能够从埃及的被冻结的账面上收回点什么的希望。当我读到报上的文章(指沃金森的发言)暗示我的损失是一点也不必要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气馁和失望”。
沃金森先生将何以来“安慰”这位满腹牢骚的英国企业家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