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视察河北省灾区见到的情况和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24
第4版()
专栏:

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视察河北省灾区见到的情况和问题
何思源
去年河北省发生百年来未有的大水灾。救灾工作做得怎样?灾区人民生活怎样?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4月间我特地去视察了这省的南和、任县、平乡、肥乡、大名、魏县、广平等七个县,其中有五个是重灾县。
我家在山东省西部菏泽县,同以上几县是近邻。解放前,我在山东曾遇到过几次大水灾,也去发放过赈款,对于受灾人民的悲惨遭遇,至今还历历在目。我在视察中间随时将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发觉这次洪水比山东省哪一次都大。但由于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灾区人民战胜了水灾,生产渡荒的信心很大,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了。以昔比今,真有天渊之别。这且不说,我只谈谈视察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灾区绝大部分干部是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少数干部水平低,经验差,任务紧,办法少,工作中有了缺点,应当帮助他们改正。
救灾工作是件十分紧急、复杂、细致的工作。政府的正确救灾方针要干部去执行,大批救济款要干部去发放,大量日用物资要干部去供应,大规模的副业生产要干部去组织领导,全部整半劳力要干部去统一调配,一切工作没有干部是无法开展的。
水灾发生的时候,为了把困在水中的人民救出来,转移到安全地区,干部都亲自动手,舍身抢救。有些干部为此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如南和县北大台青年团员刘同起、生产队长刘同林等六人,为了抢救护堤民工,一个接一个地牺牲在水里。又如女干部王省粉、供销社干部沈彭德等在西高庄连夜入水救人,七进七出。所有干部同洪水搏斗时真是日不安食,夜不安枕。水落后,赶紧分配赈款,调运粮食,供应物资,安定人民生活;紧接着鼓励人民筹划副业,进行冬种,领导人民生产渡荒。这些忘我的、为人民服务的英勇事迹,使灾区人民感动得流泪。
在实现农业合作化,农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以后,农民往往要合作社负责解决一切问题,向干部要柴、要米、要衣、要房,甚至妇女在生产时向干部要红糖,小孩缺奶时向干部要奶吃。稍不如意,辄生怨言,而略事放宽,又群起效尤。实际上要使群众完全满意有时是有困难的。我认为要照顾一个大社中各家各户的男女老幼的经济生活,比在北京领导一个大机关还困难得多。
当然,干部是有缺点的。有些干部在分配赈款时畸轻畸重;过于强调积累;有时态度生硬,作风粗暴;假公济私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通过这次视察,我认为他们这些缺点主要是由于水平低,经验差,任务紧,办法少,耐心不够等原因所造成的。但是有这些缺点的干部毕竟是少数,而且可以通过教育来逐渐克服的。我们不应该夸大缺点,把少数干部一时的缺点推及到一般干部身上,而抹煞他们的积极方面。我们应当关怀他们,帮助他们。
灾区人民对集体主义有了新的体会,但又滋长了依赖思想。
灾区干部绝大多数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灾区人民绝大多数也信心百倍进行生产自救。但是,我看在干部中和群众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思想问题。
洪水初发时,田园被淹没了,房屋倒塌了。有些人看到受灾地区那样广,受灾人口那样多,认为政府那里照顾得许多,支援得长久?看到组织起来不久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水冲散了,各人只能自己顾自己。有些人踞在自己的屋顶上,举目汪洋一片,悲观失望,仰天痛哭,以为自己要与田园同归于尽了。
抢救队的干部及时赶来了,把困在洪水里的人们抢救出来,妥为安置。干部同灾民生活在一起,解衣推食,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时人民深深感到政府是负责的,干部给他们带来了温暖。许多历经沧桑的老年人说:“一辈子没有见过这样大的水灾,一辈子也没见过这样好的干部。”他们的思想扭转过来了,乐观起来,愿意生活下去了。
接着合作社帮助大家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政府的救济款一次又一次地发下来,全国各地纷纷把粮食、煤炭、油盐和日用品运进灾区。干部一批又一批地来到灾区,和人民同甘共苦,计划渡荒。这时大家又感到自己不是孤苦无依的单干户,而是合作社大家庭中的一员了。对于集体主义有了新的体会,懂得集体的力量可以战胜自然灾害,克服一切困难。大家以为这样大的水灾都顶过去了,以后就更有办法了。
河北省曾经及时对灾民进行对比教育。在1943年河北省发生大水灾时,不少人饿死,病死,不少人卖儿鬻女,不少人流离失所,真是田园荒芜,死亡载道。这次水灾比1943年还要大,但情形却完全不同了。河北省各级领导用这个事实进行对比教育,对提高灾民的思想觉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政府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有些人(干部也在内)却滋长了一种依赖思想:等待政府发救济款,要求政府给予贷款,帮助搞副业。认为土地、牲口、农具都已交给社,一切困难就应由社包下来;没有得吃就向社要,反正社不能让我饿死。他们竟至只顾眼前,不顾将来了。
灾区也有浪费现象,应该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
在旧社会,灾区是一片荒凉:榆树无皮,柳树无叶,民有饥色,途有饿莩。这次我在重灾区所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人人有吃有穿。这当然是政府大力救灾的结果。
但浪费现象的确是存在的。这首先从乡社干部方面表现出来。我到处看见灾区干部大都有很好的自行车。有一个大社开会时到了一百二十个干部,门前就停放了一百二十辆漂亮的自行车。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除了干部以外,我看很多人也是有钱就买车,车上装饰美丽,交相炫耀。南和县北村共五百一十二户,灾后添置了六十多辆自行车。有些人下地干活也骑着车子,好像连几步路也走不动了。我去西高庄的时候坐的是牛车,赶车的农民告诉我,他是个饲养员,今年分到一百八十元。他拿一百元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还惋惜车是旧的,没有别人的漂亮。
大名县是重灾区,该县供销社1956年第四季度和1957年第一季度生活资料的销售总额为二百五十一万四千五百二十五元,而上年同一时期则为二百一十三万七千一百六十四元。其中烟酒两项,1956年第一季度共销售五十万零一千三百二十八元,而水灾后第一季度却增至五十八万四千四百二十一元,即增加了17%。广平县是轻灾区,该县第一季度烟酒销售总额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7%。该县城南灯塔合作社共一千四百一十九户,计有四百九十七辆自行车,二千五百四十个手电筒,一千一百二十个热水瓶,三千五百顶制服帽。现在很多人不愿用手巾扎头了。
我还到过乡集和庙会。那些地方真是人山人海,卖自行车、胶皮鞋、暖水瓶、手电筒,甚至卖吃卖喝、卖首饰银器的都有,都是生意兴隆。处处看到的景象,简直不是灾年而是丰年了。这里是有浪费的情形在里面的。河北省现在已提出每人每月节约粮食二斤,我以为这是必要和可能的。据估计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不少粮食,减少许多运输费用。当然除了粮食以外可以节约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一次从思想到行动的深入检查,特别需要干部带头倡导。我相信这种风气是可以扭转的。灾区人民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既然已经在生产救灾上取得了胜利,一定也会在节约渡荒上有良好的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