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难忘的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24
第5版()
专栏:

难忘的友情
陈泉璧
我们非常感谢苏联外交部新闻司和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对我们的邀请,使我们这批中国的新闻工作者能有机会第一次访问我们久已向往的我们伟大的盟邦苏联。虽然,中苏之间,新闻界人士和新闻工作者代表团的交往已不止一次,但苏联,对于我们这批初次访问的人来说,印象是那么新鲜和那么深刻。我们在苏联作客四十二天,在伟大的苏维埃国土上飞行将达一万六千公里,我们曾到过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到过苏联的煤都顿巴斯,也到过英雄的城市斯大林格勒,苏联著名的石油产地巴库和著名的夏季休养地索契。我们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从黑海到里海,我们与正在从事着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的苏联各族人民有着广泛的接触。我们曾会见了工人、集体农民、政府工作人员、战士和青年学生。我们也到处遇到那些曾经参加过我国抗日战争和帮助我们解放东北的、曾经参加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人。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他们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接待,无论在实际的接触中,简单的谈吐中,都使我们深刻地领会到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深厚的友情。他们真诚地同情我们过去的遭遇,钦佩我们过去所作的艰苦的斗争。他们希望我们在各方面更迅速地进步,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爱沙尼亚作客的四天。虽然这个近海的国家,4月初的气候还是时雪时雨,但我发现爱沙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比盛暑还要酷热,他们的新闻界和文化界几乎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来接待我们。这个共和国,中国代表团一共才到过两次,一次是我们这个代表团,一次是周信芳领导的上海京剧团。他们告诉我们这个京剧团在塔林演出的情景,几天之中,差不多有二十多万人看了中国的京戏。但是塔林,这个爱沙尼亚的首都,今天全部人口还不过二十七万多人。爱沙尼亚党中央机关报“人民之声报”总编辑沙烈明格同志始终陪同着我们,他那副和蔼可亲的面孔,诚诚恳恳的同志的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使我们在这一生中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沙烈明格同志经常和我们讲:“爱沙尼亚过去受过很多苦难,中国人民过去也受过很多苦难,我们在患难中早已结成了兄弟,所以我们特别同情中国人民,特别希望中国强大和社会主义建设获得成就。”
在爱沙尼亚,党中央的第一书记加贝同志曾在百忙中接见了我们,在他送给我们每人一份的礼品中,有一面是爱沙尼亚的国旗。他说:“愿你们在看到爱沙尼亚的国旗的时候,永远想到你们这个波罗的海海滨的朋友爱沙尼亚。”
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在塔林湾近卫军军舰上作客的那半天,虽然时间是那么短促,但自始至终我们都沉浸在热烈的友情中。这艘已有六十四年舰龄的沙皇时代建造的第一艘军舰,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中有它自己光荣的历史。在卫国战争时期,这艘军舰担负了波罗的海的防卫,它曾打下了六架德国法西斯飞机,打沉二十艘敌人的军舰。舰上的全体官兵还参加了列宁格勒的陆上保卫战。1942年4月,这艘具有光荣历史的布雷舰获得了光荣的近卫军的称号。就在这艘军舰的底层,我们受到了这艘军舰全体官兵的欢迎。虽然按照苏联海军的习惯,在军舰中不能用酒招待,但中苏友谊的烈焰,却强烈地燃烧着我们的心胸。多少人为我们的来到鼓掌得两手发痛,多少人为中苏的友谊欢呼得嗓音嘶哑!他们述说着1956年6月苏联太平洋舰队“智谋”与“启蒙”两艘军舰访问我国受到上海人民欢迎的情景,他们清楚地记得上海的一对青年夫妇,为军舰访问那天所生的双胞胎取名为“智谋”与“启蒙”的故事。他们称誉和怀念曾经在这艘军舰上实习过的中国同志。舰上老战士格鲁霍夫同志那一篇激昂动人的演说,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他说:“我们希望中国的海军很快的成长,我们热爱和平,但帝国主义真要挑起战争,中国的海军一定能和苏联的海军并肩作战。我们祝贺中国海军在战斗训练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向中国人民和中国海军问候。”中苏两国人民的利益是始终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有苏联这样强大可靠的朋友,就是我们事业的最好的保证。
4月11日下午,我们访问了离塔林约有一百八十公里、具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古老而著名的塔尔都大学,大学的校长克里蒙特同志是爱沙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这所大学有一批自动组织起来学习中文的学生,早在一年以前就和“人民日报”编辑部有过联系,他们曾写信问过我们学习中文的方法,提出了在学习中文中的困难问题要求解决。有趣的是这个大学并无一个中国教员,仅有的一个爱沙尼亚教员,也还是二三十年以前在巴黎向浙江青田人学的中文,听起来和我们现代的中国话比起来,已完全走了样。但是这二十四个自动组织起来的青年,他们凭着自己的热情,凭着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凭着自己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在两年半的期间中,已经能够用我听得懂的中文和我交谈,问我们中国革命斗争的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中国大学生生活的情况。虽然我在塔尔都大学仅有一小时的停留,但他们还是要求我为他们取个中国名字。他们都是学理科的,他们再三表示,希望把中文学好后,一定到中国来帮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希望我们寄一些简体字表、字典、中国国旗和毛泽东同志的像去。当我们握手告别时,青年人的热泪都情不自禁的夺眶而出。我衷心感谢爱沙尼亚青年对新中国的深深的热爱。
假使说在波罗的海沿岸4月的天气还是春寒陡峭的话,那么高加索以南的阿塞拜疆的气候已经是夏意浓重、绿树成荫了。这个依临着里海的共和国,我们深深地为它的美丽和壮观而倾倒。阿塞拜疆在十月革命以前是一片荒凉贫瘠的地区,但现在已建成为阿塞拜疆人民幸福的乐园。就以这个共和国的首都巴库来说,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高尔基曾经三次来过这个城市,两次是在革命以前,那时他试图在这个城市中找一块绿荫,但结果一点都没有找到。巴库当时留给高尔基的印象是一个最可怕的地狱,工人住在泥房子中,条件之坏不可想像。直到高尔基在1927年第三次到巴库时,他才大大赞赏了这个城市。他说巴库的美丽可与意大利的米兰相比。现在巴库每个区都已有自己的一块绿荫。成片的树木已把整个城市遮掩起来了。
我们在阿塞拜疆作客的时候,特别感到阿塞拜疆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对我们亲切的照顾。我们刚下飞机的顷刻,阿塞拜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就对我们作了隆重的欢迎,共和国的部长同志几乎全部都出席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同志热情地对我们说:“中国是我们的兄弟,是我们思想上的朋友与同志,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对苏联人民的热情和友谊,完全可以从这次中国人民欢迎伏罗希洛夫主席得到证明。”尽管阿塞拜疆人民在建设自己祖国的业绩中有着巨大的贡献和卓越的天才,但是主席同志还是那样谦逊地不断地赞扬中国人民。他说:“阿塞拜疆有这样一个谚语,一棵树果实结得很多,它永远是下垂的。一个人如果懂得多的话,也是更加谦虚的,我们为中国人民的英明谦虚而感到很大高兴。”
在巴库专为我们的来到举行的歌舞晚会上,我们听到和看到了阿塞拜疆艺术家们的动人的歌唱与舞蹈。我们发现他们音乐的节奏与歌唱的旋律和我们新疆维吾尔族的歌唱与舞蹈颇多类似,甚至他们所使用的“东不拉”与手鼓也和维吾尔族的几乎完全一样。我们可以猜想到多少年以前阿塞拜疆人民与维吾尔族人民在文化上总有一种脉膊的关系。我们听到七十五岁的老艺人泼利莫夫用古琴演奏一曲“你打扮得真漂亮”和女歌唱家密哈拉里也娃唱“笑”和“不能,不能”的时候,我们完全好像坐在我们自己的家里听我们自己的兄弟民族的歌唱一样。
我们将永远难忘在阿塞拜疆谷巴区的访问,那里是阿塞拜疆风景最为优美的地区,谷巴山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平坦的柏油路两侧尽是盛开着的白色的苹果花,这里是阿塞拜疆最著名的白苹果产地。区委第一书记渥路契同志、第二书记波波也娃同志那样热情地从几十公里以外来迎接我们,并整天陪同我们参观了拥有二千公顷土地果园的十二号国营园艺农庄、共产主义之路集体农庄和奥尔忠尼启则集体农庄。在为我们举行的午宴上,谷巴人民拿出了他们最名贵的葡萄酒、白苹果来招待我们。我们吃着他们特为我们精制的当地的土产贝克曼(一种用米面、糖和奶油做成的饼子),听着一个个主人所讲的热情的话。陪我们去访问的阿塞拜疆对外文协副主席即席和我们讲一个故事,他说:“多少年以前,谷巴区住着一群很聪明的人,他们互相争论世界上谁最幸福,这些聪明人代表各种学派。有人说最幸福的人是身体健康的人,显然这是医学界人士;有人说最幸福的人是掌握一门艺术或者能唱歌的人;有人说最富有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最后有人说,最幸福的人是朋友最多的人。这样就可以说最幸福的人是苏联人,因为他有中国人民这样多的人作我们的朋友。是的,中国人民也是最幸福的人民,因为他有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作我们的朋友。
在苏联,我们也参观过各种规模巨大的工厂。我们曾访问过莫斯科小型汽车厂、列宁格勒的普梯洛夫工厂、爱沙尼亚的干里特拉雅尔费油母岩加工工厂、里加的国家电力技术工厂、巴库炼油厂、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参观过斯大林格勒水电站的建设和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常常当我们为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的规模和它的发展速度而惊叹不已时,所有工厂企业的负责人——厂长、经理或者总工程师都会紧接着向你说:“你们将来一定会有,而且很快会有。”在斯大林格勒水电站参观时,工地主任那样有信心地告诉我说:“你们第二个五年计划就能建筑这样大的水电站。”我们访问列宁格勒普梯洛夫工厂时,工厂党委宣传部长清得洛夫同志告诉我:“中国将来一定能够很快制造自己的大型透平机。”我们在访问文化部长米哈伊洛夫同志并称赞苏联的宽银幕电影时,他告诉我们:“假使中国愿意建立宽银幕电影,我们是非常乐意帮助。”甚至我们参加五一节红场观礼看见苏联最新式的喷气机掠空而过时,旁边的苏联同志也告诉你:“这飞机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是我们大家的。”是的,在苏联无私的兄弟般的援助下,在中国人民勤劳的努力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将有一日千里的发展,我们将能逐步建设起我们自己所需要的工厂,逐步生产出我们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我们深深地感谢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一片赤忱的心意。
在苏联,你到处可以遇到一些感动人心的事,当你漫步在街头或公园,你会遇到一些热情的苏联人把自己的纪念章佩带在你胸前;会遇到一些笑容满面的苏联人来和你热烈握手,赞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问候毛泽东和中国人民。少先队员们会把红领巾解下来围在你的脖子上,小姑娘会把一束鲜花悄悄地塞到你的怀里。中苏人民间的这种极其自然、极其纯朴的感情,难道还有其他的例子比这还更生动吗?
5月8日,在我们将要回国的那天下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在百忙中接见了我们,这是我们一生中莫大的荣幸。虽然赫鲁晓夫同志好久以来就为改进苏联的经济管理制度费尽各种心机,但看起来身体却十分强壮,精神非常焕发。在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中,他从苏联的经济管理制度的改进谈到当前的国际形势,谈到中苏关系。赫鲁晓夫同志那样珍视和那样关怀着中苏两国友谊的发展,他非常满意过去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获得的成绩。他说:“我们苏联人民热爱中国人民,这种友谊不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才开始的,而是从我国革命时期就开始了。在我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岁月里,曾有许多中国同志参加了赤卫队,向白卫军作战。中国人民胜利了,我们把中国人民看做最亲爱的兄弟,把中国共产党看成最亲爱的兄弟党。我们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助中国。在工业方面,凡是中国所需要的我们一定尽力帮助,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帮助中国,也是帮助我们自己,这将使社会主义阵营更加有力量。”赫鲁晓夫同志最后诙谐地说,我讲的中苏友谊的话,如果还不能满足你们要求的话,那是因为我找不到更适当的言语来形容我们的友谊。赫鲁晓夫同志对中苏友谊的估计,实际上就是我们一个多月来在苏联实地看到的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一次全面性的总结。
现在,我们已回到自己的祖国快半个月了。一个多月来,我们的国家已有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已投入了我们党所号召的伟大的整风运动中。但是,一个多月来在苏联的一切情景,兄弟般的情谊,还像是昨天一样那样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苏联各族人民对我们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接待,永远不会忘记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那样深厚的友谊。我们一定把苏联人民的热情告诉给中国人民。在患难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牢固地建立起来的中苏友谊,只会随着日月的消逝而更加巩固和更加发展。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一切亲爱的苏联朋友,再见!愿我们在共同的事业中共同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