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街谈巷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25
第8版()
专栏:街谈巷议

街谈巷议
两首歌谣
我们县里,过去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大衣一披,飞东飞西,
活计不做,工分照记,
若问哪个,社长会计。
自从中央号召干部下田参加生产以后,在农民中又流传了一首新的歌谣:
干部推粪,
麦子陡长五寸;
干部下田,
瘦田变成壮田。
(江苏泰兴南岗)
深夜喇叭声,惊醒多少人?
因公坐小汽车,或者因为回家路远坐小汽车,对于高级干部来说,还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连这一点也要反对,那才真是平均主义哩。
可是,坐小汽车也不能妨碍别人。我住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每天夜间十一点钟前后,总有一辆小汽车经过头发胡同,自东向西飞驰而过,进口时总是连按三声喇叭,约摸走过一丈多远,又是三声,如此连续不断,一直响到头发胡同西口。每次,我总被这有节奏的喇叭声惊醒。我的邻居们和我一样,也是每天晚上要承受一次这样的音乐。
工作人员也好,家庭妇女也好,经过一天的劳碌,谁都需要安静地睡一觉,可是这位汽车司机和深夜而归的首长,就根本没有考虑到别人的休息。
听说,有些国家的城市里,汽车在深夜驶过住宅区时,是不许按喇叭的。我看这是一个很好的规定。
(北京 李克非)
爱惜每粒米、每根菜
在饭馆里,同时进来两个人:一个是穿著很讲究的干部,一个是穿著较简陋的农民;两人坐在一个桌面上吃饭。饭吃完了,那干部的饭碗里和菜碗里剩下不少饭菜,而那农民的饭碗和菜碗却吃得干干净净,就像洗过的。
这种情形我看到过好几次了。有些干部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要表现自己是“大方”、“阔气”的,好像把菜饭吃干净了会显出自己的“寒酸相”似的,这种作风和过去的那些阔少爷、阔小姐有什么两样?饭菜是经过农民千辛万苦劳动出来的,农民看了浪费饭菜最痛心,还是请这些干部尊重农民劳动,爱惜每粒米、每根菜吧! (河北芦台张蔚)
出版社快被卡死了
读了你报“立此存照”栏所登的“谁掌握出版的命运”一文,我们颇有同感。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知道一些情况,请转告读者:前些日子出版局对我们纸张控制得出奇的紧,最近出版局从商业部拨到一万吨(四千万令)纸,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多少可有多少。但事实上并非那样如意,出版社仍然受各方面卡住。例如,现在印刷厂是淡季,向我们要书印,我们想增加重版书的付印,但发行方面不愿多印。“红楼梦”各地报来的印数是二十五万,他们只要十万;“三国演义”各地报来印数是二十三、四万,他们只要四万。新创作的重印,新华书店不大欢迎。例如“桦树沟”一书,作者李伯钊几次来信,要求再版,出版社去书店接洽印数,新华书店就是不要。我们出版社真是被勒住了喉咙,快卡死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编辑)
拆线
我的爱人生产已近两月,但伤口老是不好,疼得晚上睡不着,只好到海淀医院去检查一下。
“哎,怪不得你痛,还有线在里面呢。是谁给你拆的?”大夫一面说,一面从伤口里挟出一根黑色的短线来。
“就是你给我拆的呀。”
“啊啊……是我?……”她停了半晌说:“其实也很难怪,这样小的一截线,是很难看出来。……反正屁股上肉多,不要紧,不要紧。嘿嘿!……”
(北京海淀区居民陈滔)
未免庸俗
5月11日旅大日报报道某院长亲自到学生食堂去为学生盛菜。在报道中说,院长盛的菜和汤都特别满,学生们争先要买院长盛的菜,吃起来都特别香。
这样宣传领导同志参加体力劳动,我看未免有些庸俗吧?
(大连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徐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