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伏老健步游长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26
第4版()
专栏:

伏老健步游长城
本报记者 刘时平 高粮
长城——这个蜿蜒在万山丛中的古老建筑,昨天也荣幸地迎接了一位驰名全世界的苏联老英雄。
上午,艳阳当空,伏罗希洛夫主席仍然是那样容光焕发,谈笑风生,他和随行人员由陈云副总理陪同游览了长城。
当他快要到达八达岭时,看到深沟两旁高山屹立,层峦叠嶂,万里长城翻山越岭,起伏蜿蜒,他不禁不绝口地称赞这个雄伟的建筑。陪他去游览的郑振铎同志,向他介绍这个古代的建筑,并且告诉他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伏老听了以后,非常兴奋。他说他在没有来中国以前,早已闻名,从他来中国访问的时候起,就想着要来看一看长城,现在亲眼看到这个中国人民用血汗建筑起来的万里长城,十分激动。他不断向随行的人员们说:万里长城是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祖先建筑的,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车过居庸关时,陈云副总理看着行驶在京包线上的火车,告诉伏老关于中国早期著名的工程师詹天佑发明车厢自动挂钩的故事时,伏老高兴地说:做这样事的人,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看到山沟两旁万山重叠,想到在当时的劳动条件下,中国能够修出这样一条铁路来,真是不可想像,就是拿到今天来做,也有很多困难。因此他激动地说:这真是世界上值得歌颂的事情!
到八达岭时已近十一点。伏老的精神焕发,毫无倦意,稍事休息后,就爬上了长城的城墙。一上城墙,他就让他的儿子量一量城墙的高低和宽度。他的儿子马上从怀兜里掏出了钢尺,就像是一位工程师模样,熟练地丈量了起来,站在旁边陪伏老参观的王冶秋同志告诉他:这里的城墙是明代重修的砖城,平均高约三丈、宽约一丈五尺。传说墙上可容五马并驰,如果把修筑长城的砖石用来修筑一座高一丈五尺、厚三尺的大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
这时伏老看着城墙上完整无缺的城垛,用手抚摸着砖墙,回过头来,顺着蜿蜒起伏在万山重叠中的长城,不禁感慨系之,他认为经过五百年来,还能够保存原样,这真是建筑学上的奇迹。然后他又爬在城垛上,眺望着长城内外的大好河山,好像是当年的战斗生活,又涌现在这位功勋卓著的元帅的脑海中。他指着城垛告诉随行的人们:这些城垛,作为防御工事,既能掩护自己,又可以打击敌人,当敌人进犯时,可以射箭、扔石头,还可以向下泼开水。
边说边笑,伏老拾级而上,已经来到“敌楼。”在城墙上,隔不多远就有一个堡垒式的台子,多建在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或者在险要的地方。台有高有低,高的叫做“敌楼”或“堡塞”,高出城墙五公尺,是守望和住宿的地方。
走到这里,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费德林同志劝伏老不要上去了,他还是不肯。
伏老拄着手杖,把天蓝色的衬衣袖子往上一卷,松了一下领带,看了一下旁边竖立着“陡壁慢行”的路牌,精神抖擞地继续往上爬。
霎时间来到了最高的“敌楼”。伏老走上楼台,四处眺望,他看到了前面的官厅水库,两侧的铁路线,这时正好看到丰沙线上的火车突突冒烟,穿山越岭而过。他从人们的介绍中知道这些新的建设有许多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成的,而坐上那趟火车就可以直通莫斯科。他有点留连忘返了,反复走来走去,看了一遍又一遍,还口口声声地说:让我再看一会儿,再和它告别吧!当他走下“敌楼”时,还站在石台阶上依依不舍地说:“我真不愿离开这里。”
走下城墙时,他抚摸着石砖,捏起一块砖缝里的白灰土,想让他儿子拿回去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有人插进去说:可以拿一块砖回去。他摇了一下头,表示不能拿,然后他又很有风趣地说:“如果来逛长城的人,每一个人都拿走一块砖,不是就拿光了吗?”陪同他的人还是赠给了他一块。当他把砖交给自己的儿子时说:“要像保护你的心脏一样,保护这块砖,把它带回去,送给历史博物馆。”
快下城墙,正好碰着一位八十七岁的老头,带着自己的两位孙媳妇和重孙女逛长城。他叫申万全,四代同堂,他的两个孙子,一个是建筑工人,一个是铁路工人,伏老马上跑过去和他握手,并问那位老汉的名字和年纪,当他知道申万全的情况以后高兴地说:“比我大十一岁,你是四代同堂,我也是四代同堂,好!好!”他高兴地拉着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拍照,并掏出了列宁纪念章赠给申老汉,老汉拿着那个金光闪闪的纪念章,还不知道纪念章上人像是谁,伏老连忙用中国话告诉他:“列宁”。老汉一听“列宁”,高兴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伏老拉着他的手,向所有在场的人说:你看他的身体多好,他这么大年纪了,生活还是这样乐观,带着一家人来逛长城呢!
当人们随着伏老走下长城,踏上归途的时候,想着伏老对申老头的感情,想着我们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的友谊,真是像万里长城一样长,万古长存,永世不朽。(附图片)
伏老向游长城的申老汉赠送列宁纪念章
本报记者 高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