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及早预防自然灾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30
第1版()
专栏:社论

及早预防自然灾害
为实现1957年的农业大丰收,各地必须及早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在目前整风等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形下,各地党政领导机关应该妥善安排,务必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今年夏秋期间,据中央气象研究所预测,气候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水、旱、台风等灾害在部分地区仍有发生的可能。而且,这几年洪水涨发的时间都比过去提早,今年仍有提早的可能。事实上,从4月下旬以来,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已经发生了内涝、山洪和冰雹等灾害,广东省也连降了三次大雨,以致海丰、陆丰、增城等县山洪暴发。江西、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山洪。浙江省的黄岩、温岭、衢县等十四个县连续发生几次暴风雨和冰雹灾害。同时,辽宁、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则发生了干旱现象。这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我们要周密计划,把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在灾害到来之前。可是,目前在部分干部和群众中却存在着一种侥幸的想法。他们以为“去年是个重灾年,今年不会再有特大灾害了吧?”这种想法是非常有害的。
在一般情况下,自然灾害是可以预防,也可以抢救的。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以后,农业社集中了人力和物资,给预防和抢救自然灾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去年我国遭受了比1954年更大的水灾,可是受灾地区有很多的农业社不但保住了收成,而且还增产了。比如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庄村农业社,去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洪水,玉米的产量却比1955年增产达267%。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连续遭受冰雹、暴雨、山洪等灾害,生产总值反比1955年增加了16.8%。山东省莒县爱国农业社,虽然连续遭受雨涝、台风和虫灾,每亩产量还是超过了原订计划4.48斤。浙江省镇海三山农业社,在十二级强大台风和海潮的袭击下,全社总收入却比1955年增加了29.8%。这种事例在各地都很多。但是,也有一部分农业社所受的灾害本来可以预防,也可以抢救,却遭到了严重的减产。为什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增产,有的严重减产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前一种社的人力、物力准备和灾后抢救、补救的工作,都组织得很好,能够适时地有秩序地同灾害进行战斗。而后一种社,事先缺乏周密的组织和思想准备,一旦遇灾,仓惶应战,自然就难免遭受严重损失了。
灾前的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包括许多方面。容易闹水灾的地区,要在雨季到来之前,普遍检查堤防圩垸的坚实程度,不坚实的立即修补;检查防汛、排涝器材的准备,以免临时供应不上。容易闹旱灾的地区,要把过去特别是去冬今春兴修的小型水利工程加以检查和修整;增添和修补各种水车、筒车、抽水机及其他汲水工具,使它们真正能够发挥抗旱效能。容易遭受台风的地区,要注意收听气象预报,加强防潮、防汛,保护农作物,保护房屋、牲畜、大农具,动员居住在危险房屋内的社员及时迁移。各种灾害往往在一个地区同时或者接连发生,因此在防旱的时候,不要忽视防水;在防水的时候,也不要忽视防旱。作了预防的准备,还要作抢救的准备。既要抢救人、牲畜和财物,又要抢救各种农作物。农业社应当根据抢救的需要,事先合理安排劳动力,准备抢救工具,配备干部和党团骨干,分工负责,划片包干,以便必要时迅速抢救。预防和抢救工作要再接再厉,以“三淹四种”“五涝五排”的顽强精神,反复地和灾害进行斗争。
在预防和抢救中,要注意加强对社员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在合作化以前,农民为了预防和抢救,争用水源、阻止排涝。“经常吵架,苦了庄稼”。合作化以后这种现象不存在了。现在大家为了抢救社里的庄稼,“冤家也变成了亲家”。这是主要的方面。但是,新的问题也有一些。有的社员在防灾和抢救中,只顾自己的财产,不顾公共的财产;或者认为“社大人多,无论损失或收益,摊到自己身上都没有多少”,所以不积极参加预防和抢救。社与社之间,在排水、灌溉上有时也发生矛盾。个别地区还有“以邻为壑”的现象。因此,农业社在预防和抢救中必须使所有的社员树立起“保社如保家”的思想,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社与社、队与队之间应该树立彼此兼顾、互相支援的思想。认为合作化以后个体农户之间的利害矛盾解决了,社与社、队与队之间没有矛盾了,因而可以放松思想领导的想法是错误的。
防灾备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节约和储蓄。从厉行节约中得到一定的储蓄,不但在灾后可以减少渡荒的困难,而且也可以增强预防灾害的物质力量。近年来,许多灾区农村的节约空气比较稀薄了。有些灾区的群众也增长了单纯依赖农业社、依赖国家的心理。他们说:“做事听钟响,没吃找社长。”不作省吃俭用、细水长流的打算。一旦遭灾,就依赖国家救济。因此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动群众,从多方面节约。我国广大农村过去就有储粮备荒的习惯。在抗日时期的延安,也曾提倡过“耕三余一”,号召大家储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七条说:“要求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除了自己食用的和保证国家需要的粮食以外,从1956年开始,在十二年内,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储蓄足够一年、一年半或者两年食用的余粮,以备紧急时候的需要。”今年夏、秋作物丰收的地方,应当开始认真研究这一问题,或作典型试办,号召有条件的农业社,在保证满足国家需要和自己食用的粮食以外,开始储备粮食。
对于遇灾时的救济工作,各级政府也应当有充分的准备。在发生灾情之初,应当本着既能解决灾民实际困难,又能为国家节约用款的精神,办理急救。去年有些地方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盲目向下拨款,投放过多,造成严重浪费。福建省长泰县京元乡灾民张矮自报在水灾中丢了金子一钱,人民币一百八十元,银元三十块,政府都如数赔偿了。溪东乡灾民郑老秋自报在水灾中只损失八百九十七元,政府却救济了一千元。这些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群众看到政府这样包灾、赔灾,就不想生产自救了。今后如果遇有灾害,在进行救济中,必须注意防止这种偏向。
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村干部,对于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应当有足够的重视,帮助农业社及早筹划和准备。要认识这对争取今年农业大丰收和巩固农业社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所有的农村工作同志,都应当在预防灾害的斗争中,和群众站在一起,共同努力战胜一切灾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