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烹调五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07
第8版()
专栏:老北京剪影

烹调五十年
金受申
一个人能做几样拿手菜,邀集朋友们尝尝,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像那“谭家菜”的创始者谭篆青先生,最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说到厨房大师傅们呢,他们也是这样的。他们自从学徒起,以至到能够出师,以至到能看二火(二灶),以至到能看头火(头灶),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怎么能做出个拿手菜来,叫吃的人欣赏欣赏。他们决没有另一念头:随时涮勺,改行。就因为大师傅们有这种高度专业思想,所以围着火转个五十年、六十年的,是很常见的了。就以北京饮食品业里的大师傅们来说,烹调了五十年以上的,就数不清了。可是,几位烹调了五十年的老师傅们,能够团聚在一起烹调的,却不多见。只有一处,那就是北海“仿膳社”的五位老师傅,他们久历风霜,仍然健在。
提起“仿膳”两个字,当然知道这里的饮食品,大部分是仿照“皇宫”里的“御膳”了。能够做“御膳”的,当然是当年“皇宫”里的大师傅了。不错,仿膳社的五位老师傅:七十四岁的杨青山,七十岁的温宝田,六十九岁的牛文质,都是“太后”宫“寿膳房”、“寿茶房”的大师傅;七十四岁的潘文赏,七十三岁的王玉山,都是“皇帝”宫“御膳房”的大师傅。用过去旧话说:那三位伺候过慈禧太后,这两位伺候过光绪皇帝。他们最初的服务对象,当然是不必再谈的。单从1925年仿膳社成立后,五位老师傅就参加了仿膳烹调工作这一点上看,服务对象早就不同了,他们这一生的辛勤劳动,还是值得介绍的。他们五位,都是十五岁就开始在厨房转转了。大家都称他“杨二爷”的杨青山老师傅,感慨地说:“五十年?我跟‘灶王爷’打交道,已然整整六十个年头儿了!”我问他们怎么就爱上了烹调这一行呢?专做凉点心的牛文质说:“我打十五岁这年‘进宫效力’,起初也不过是打算找碗饭吃。等到拜了一位专做凉点心的老前辈王三元为师以后,觉得不是这样了,原来仅仅一门凉点心,也有许多门道,我就爱上这一行了。”“那您就因为做凉点心有门道,就爱上它了吗?”牛老师傅说:“不是这么说。请想一种细致的凉点心,把它做得完全合乎规矩,有时候,自己再用点细心,把它做得更好吃一点,这还不叫人喜欢吗?心里一高兴,才能学第二种凉点心。日子久了,做凉点心就成了我顶爱做的事了。”从这五位老师谈话里,知道他们都是热爱他们自己职业的,虽然他们烹调了半个多世纪,虽然他们都是古稀之年的高龄,可是他们精力还很充沛,而且干得越来越有劲。像那王玉山老师傅,从小就学会了上灶做菜,他有一种拿手活儿,就是“四抓”,四抓是:抓炒鱼、抓炒里脊、抓炒虾仁、抓炒腰花,吃到王老师傅四抓的,没有不夸好的,因此他得了一个别号“抓炒王”。王老师傅从得了这个别称,越发重视他的技术了,他每逢到上灶的时候,就常常警惕着,怕把这“抓炒王”三个字擦了去,这种对职业的忠实态度,是真值得学习、值得推广的。我问牛老师傅和做热点心的杨老师傅:“您几位近来觉得劳累吗?”他们笑了笑,说:“还有不劳累的!过去,做好了只给一个人吃,小窝头、千层饼、芸豆糕、芸豆卷、豌豆黄,做得再好,能有多少?现在,是有多少人爱吃这小玩意似的凉热点心?”是的,我听说过:去年国庆节,在一次招待外宾的宴会上,由仿膳社供应了四千个小窝头,吃到小窝头的国际友人,都说好吃;也听说过:在仿膳社接受了这批订货以后,杨、温两位老师傅,兴奋得了不得,他们说:“过去,我们一年才蒸多少小窝头啊!”他们连夜和面,抟弄小窝头,还经过详细检查,到第二天,宴会开始之前,那四千个玉米面加白糖的小窝头,就送到宴会的餐厅了。我问老师傅们,这话真吗?他们说:话是不假,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呀!牛文质急忙插嘴说:“怎么不真?我们不是仅仅供应了四千个小窝头,多少次招待外宾的大宴会:北京饭店,新侨饭店……我们都供应过仿膳凉、热点心呢!”从他们神气上看,他们不但愉快,而且觉得这样做更有意思,他们说得好,从前,给一个人做吃的,还是规规矩矩地做好了,现在给这么多人、这么多国的人做吃的,哪能不做好了?
烹调了几十年的老师傅们,是不会被人忘记的。歇业将近二十年的正阳楼,老师傅王五死去也多年了,可是一提起正阳楼来,谁都会说一句:“王五的勺口真好啊!”就是现在还很健康的王世忱,也是烹调了五十年的老师傅,谁一提起香酥鸡来,谁也会想到这位老师傅:真有技术的老师傅们,是永远被人尊敬的。从仿膳社灶上的王、潘两位老师傅的烹调过程中,我得到了启示:比如说,韭菜是很好吃的,可是一根韭菜,并不完全好吃,只有“五岔骨”部分脆嫩,那么炒韭菜不会专炒五岔骨?不会把其余部分做配菜用吗?比如说,老年人牙不好,炮羊肉不会炮羊肉丝吗?一支鸡,有肉老的部分,有肉嫩的部分,肉老的部分不会拌鸡丝吗?肉嫩的部分不会溜鸡脯吗?他们五六十年以来,真做到了干到老学到老,天天是在不断改进中生活着的。
我在仿膳社,看见豌豆黄上面的山楂顶码,切的是红五星,就指着对牛文质说:“牛老师傅,您也年轻了。”他说:“我心里一高兴,不知不觉地就切成红五星了,将来再琢磨些奇巧的花样,叫吃的人看着更舒服些。”可见,老师傅们无时无刻不在研究食品的色、香、味,无时无刻不在讲究食品的质量。
老师傅们,烹调了五十多年的老师傅们,是我们应该敬佩的!
我敬祝包括仿膳社五位老师傅在内的所有老师傅们身体健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