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同床异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09
第6版()
专栏:随笔

同床异梦
冯之丹
在波斯湾的西北角上,有一个名叫科威特的英国“保护”下的酋长国。它的面积只有二万一千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五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的所在地。本世纪三十年代,在这里发现了石油以后,美国国务院就要求英国在科威特实行“门户开放”。英国在美国压力下让了步。1934年,英美资本组织了“科威特石油公司”。开采石油的工作,在1946年开始。
5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了在苏伊士危机以后访问了中东的一位“特派记者”的一篇关于科威特的通讯。这位英国“记者”在介绍了1956年科威特生产五千五百万吨石油以及它的石油储存量约为六十亿吨的情况以后,情不自禁地说:“虽然英国在卡塔尔的石油利益是很重要的资产,但是必须说,英国在科威特石油公司的50%的股份和科威特的作为英镑区的成员国,构成了英国在波斯湾的最重大的实际利益。”他把科威特的布根油田称为“世界上的一个奇异的宝藏”!
在此之前,无独有偶,关于科威特,4月12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也这样写道:
“科威特虽然在新闻报道上很少被提到,但这个地方突然间已成为最有价值的地方了。仅仅在十年间,这个小小的酋长国从一个不毛的沙漠变成了超乎它的毗邻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的中东最大的产油国。
“在科威特的黄沙底下,埋藏着五百亿桶原油(相当于六十亿吨),这比整个美国已知的蕴藏量还要多二百亿桶,差不多等于世界油藏量的四分之一。
“科威特石油公司是美英联合所有的,它为‘自由世界’每年约出油四亿桶。公司与科威特酋长订有协定,有效期一直到2009年……。”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也用“泰晤士报”同样的口吻说:那些波斯湾的产油地,较之苏伊士运河“对美国具有更大的利害关系”!
两架宣传机器。一架在华盛顿;另一架在伦敦。它们都说,科威特是个石油宝库,很“重要”。然而,英国人说这个宝库对英国更“重要”,而美国人说,这个宝库对于美国更“重要”。这已经是够有意思的了。
更有意思的是,“泰晤士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谈到苏伊士危机以后科威特局势的时候,显然怀着不同的心情。“泰晤士报”言下颇有伤感之情。它说,想当年英国在科威特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不幸近年来科威特出现了“改良派”。“而苏伊士危机的可悲的部分”更使得那些较“温和的改良派”同“过激派”和反英势力“合流”了。因此“泰晤士报”耽心这种情况将会“危及英国的石油利益”。但是,尽管如此,“泰晤士报”还是说:“如果把英国的影响运用在自由主义的改革方面,将是最聪明的作法”。换言之,在科威特,英国势力的衰落,虽然前途堪虑,但只要作法“聪明”一些,英国还不致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可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又是怎么说的呢?它把科威特民族主义力量的发展归罪于“埃及和赤色的宣传”,并且极端仇视阿拉伯民族主义,这是与“泰晤士报”一致的地方。它说,苏伊士战争爆发以后,科威特人募集了五百万美元的捐款支持埃及;石油工人举行了总罢工,表示了对埃及的同情;一个油区的设备被焚毁,两条油管被破坏了……。而“所有这些麻烦现在已经在科威特和波斯海湾其它国家里影响到西方的地位”了。然而接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不无欣慰之情地说:现在英国对科威特的“控制已经松弛了”,而科威特的酋长“作为一个中东国家的统治者,亲英也不再是体面的事情”了。于是,这家华尔街的御用刊物不管它的英国“伙伴”是否满意,得出了它自己的结论:
“当英国的影响消逝时,美国在这些产油国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
“现在美国正肩负起这个额外的职责,以保护世界上的这一块地区……。”
英国想的是保存自己在科威特的利益,美国想的是取代英国的地位。帝国主义者们在中东就是在这样“同床异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