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赶工、窝工症”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12
第4版()
专栏:

  ·本报特约稿·
  “赶工、窝工症”考
  新华社记者 冯健
冬季赶工、春季窝工,这是武汉地区基本建设工地几年来的老毛病。它有些什么危害?病根在那里?这是不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有什么办法能够均衡地进行建设?下面是记者在武钢建设工地听到、看到的一些材料。
武钢建设工程由武汉冶金建筑总公司施工。在武钢开工以前,建设者们从1954年开始,承担了大冶钢厂扩建工程和武汉热电厂建设工程。三年来,这个企业经历的道路,用建设者们自己的话来说,是:“一年计划冬季定,后半紧来前半松,一、二、三季少任务,四季招兵买马上高峰。”这里面充满着辛酸的、然而却是宝贵的教训。
翻开三年来的施工历史,武建总公司年年是前松后紧,闲忙不均。1954年春季还好,完成了全年计划的20.2%;而1955年春季和1956年春季,只完成了12.9%和10.7%。三年来每到冬季,都是赶工高峰陡耸,完成的工作量总在全年计划的一半上下。1957年1到4月,时间过去了一年的三分之一,也只完成了全年计划的五分之一强。看来秋、冬两季赶工,又将成为定局。
春、冬季闲忙不均,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症:冬季赶工,——企业不得不“招兵买马”,变成了个大胖子,——第二年春季窝工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了。这样,今冬赶工造成明春窝工的前因,今春窝工是去冬赶工的后果。1955年冬季赶工,公司平均增加了一千八百多人,1956年冬季赶工,平均增加了一万零四百多人,等到年关一过,增加的人就加重了窝工的负担。经年累月,现在武钢工地长期窝工或季节性窝工的机械驾驶工、五金技工和建筑技工已达二千六百人,临时工还不计算在内。
成千上万的人赶工、窝工,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问题:
窝工季节,国家需要拿出一大笔钱,来维持职工生活。窝工最严重的1955年支付的窝工费,达二百六十万元,够盖一个小工厂了。不仅是国家额外花了钱,建筑工人窝工期只能拿到80%到85%的工资,生活水平也降低了。武建总公司所属机械安装一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谈到,他们公司成立三年来,年年有大批工人窝工,公司只好到外边找零活干,把工人给东家借几天,西家借几天,有的工人三年来从没有在公司里干过一天活。从上海、太原、东北等地来的工人,家口多的,窝工时生活困难,时常吵吵嚷嚷,工会还得给救济。窝工期间,有技术的工人怕技术丢生了,想学技术的学不到,他们思想上的动乱和苦恼,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
到了赶工的“高峰”季节,工人骤增,衣食住行,样样要办,工地上的工棚、宿舍、食堂、影剧院、商店、公共汽车以至浴室、厕所等等,跟着紧张起来。1956年武钢工地曾经大兴土木,修建生活基地,但宿舍住宅仍不敷分配,新增设的供应商店林立工地,也还不能充分满足需要。
窝工、赶工,一松一紧,畸形的施工“规律”,把企业计划管理的秩序也打乱了。
武钢是一个十分复杂、艰巨的建设工程。它的设计图纸、机器设备,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国内;它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有五千来种,大小机械上千百样;在工地同时施工的单位有几十个。指挥和组织这样巨大的建设工程,和谐而有节奏地施工,是一桩极其复杂、困难的事。来自左右上下、四方八面的任何障碍,哪怕是一吨钢材,一张图纸,一台机器,都有可能牵动全局,造成窝工或赶工。其中原因很多,除去去年计划偏大带来的后果以外,建筑者们还对记者谈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级有些制度不当,统得又严又死。
建设者们认为冶金工业部年度计划定得迟,变化多。1955年的计划10月才定案,1956年的计划9月才定案,1957年虽然提前了些,也是到5月才定局的。
但是,建设一个较大的车间,工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向国外订购一次设备,一般需两年左右才能到手,国内订货也得一年左右。这样,年度建设计划姗姗来迟,就跟国家的财政年度计划脱节了,势必造成:春季,没活干,——窝工;冬季,抢计划,——赶工。而且,翌年的计划也衔接不上了。
建设者们提出,要想改变现状,年度计划应该提前半年编,最好在第三季确定和公布下一年的计划。
在执行国家计划的过程中,企业的权力是很小的。国家建设银行对建设投资管得很死,所谓“打油的钱不准买醋,买醋的钱不准打油。”企业的总经理,只有五百元的财权。建设者们还谈到,他们在大冶钢厂开始扩建平炉后,重工业部钢铁局从北京一根柱子、一根柱子地指挥施工,朝行暮止,时断时续,材料供应计划甚至一天数变,弄得现场施工莫衷一是。
现行的材料订货制度,也是均衡施工的一个障碍。制度规定:头年11月订第二年春季的建筑材料,2月订第二季的,5月订第三、四季的。但是,建筑材料需要经过一个生产过程。据建筑者们计算,材料从订货、生产到运进工地,一般需要一个季度。这样的材料订货制度,就是要求当季生产的材料,当季运到工地使用,这是很难做得到的。因此,当企业普遍缺乏材料储备的今天,特别是每年的春、夏两季,停工待料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1956年,武建总公司因停工待料浪费了一万五千个工作日,一个月以上的大窝工还不包括在内。今年以来,武钢一号炼焦炉和住宅区建筑工程,也因为等待材料,不能按计划施工。建设者们常常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说:“国家已经给我们分配了材料,我们也已经订上货了,但是这些材料还是‘纸上谈兵’,还在钢铁厂、水泥厂、木材采伐场生产呢!”
第二,设计、设备对于施工的影响。
在工地时时可以看到建筑者向兴建单位伸手催图纸、催设备,甚或因而发生争执。往往是,国家的投资计划、施工进度已经确定了,设计、设备却还没有充分的准备。有时甚至出现一种异乎寻常的现象:先定下竣工期,向前推算出开工期,再提出设计、设备的要求。结果,当设计、设备拖迟,工人就窝工。
1955年武建总公司施工的一百二十八个单位工程,有一半以上是没有交图日期和在开工前一天到半月才交图的;1956年,因设计推迟而拖延开工日期的工程有三十三项。一个座标,一条线路,也往往行文往返而不决。今年,武钢最先开工的耐火材料厂,还是国内设计的,但有好几项工程,交图日期比计划推迟了两个到四个月。其中的石灰焙烧车间竖窑工程,4月1日已经开工挖土,因为要修改设计,到4月13日命令停工,一停十二天。据这里的工地主任谈,这次修改设计,的确为国家节约了一批投资,但是,工人们窝了十几天工,白挖了三千七百多方土,浪费了八百多个工作日,已经加工的钢筋得重新处理,竣工期也可能要受影响。他谈起过去设计多变给工作带来的烦恼说:“我们是作一段,看一段;看一段,作一段;今天的工作完了,不一定晓得明天要作什么。”
设备不能如期到达,给建设带来的困难也不算少。为武钢机械化,工厂化施工服务的各生产企业,原订1955年年底竣工,1956年1月投入生产,但是,由于设备不齐等等原因,一拖再拖,直到7月1日才陆续投入生产。今年武钢需要的设备,到5月还未订货,工地上各安装工程公司排不出多少活来,今年冬季以前将继续窝工。
第三,施工组织上的问题。
武建总公司的队伍,像其他大型建筑企业一样,四年前就开始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有几个工程公司还是从迢迢千里之外全班人马迁来武汉的。他们有的是建筑工人,有的是安装工人。
大家知道,任何建设工程有建筑和安装两大工艺。从武钢工地来看,目前建筑工作量较大,已经集结起来的安装工人就成批的窝工;等将来安装工作进入高潮,建筑工人又缺活干了。建筑队伍像这样全国范围的遣兵调将,南北辗转驰骋,给施工组织带来了很多问题。怎样能使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互相调剂,互相衔接,不致窝工,十分值得令人深思。
施工现场协作得好不好,也影响到窝工、赶工。作为“开路先锋”的土方工程拖迟了,别的单位就会跟着窝工。同样地,土建工程进度拖迟了,安装单位就会跟着窝工。人们希望,建设工地应该组织得像一个交响乐团,演奏出和谐的、令人愉悦的乐曲;几年来,武建总公司还没有能做到这一点,这方面的教训和损失也还是不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