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美国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15
第5版()
专栏:

  美国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本报评论员
联合国裁军小组委员会在伦敦举行的谈判,为全世界所瞩望,各国公众都在期待这一次终于能在裁军这个迫切的问题上,得到初步的协议。但是,最近美国的一些动态,却又引起了人们的怀疑。
伦敦谈判从3月中开始以来,苏联曾先后两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努力提供取得协议的新基础。西方国家这次也有了一些看来比较认真地进行谈判的表现。在有关分阶段实现裁军和裁减常规军备限额的问题上,在实行某种监督和视察的办法的问题上,以及在限期中止氢弹试验等问题上,双方的意见已有了不少接近之处。因此,最近国际舆论广泛猜测,达成某种协议的条件是成熟了。5月下旬,在美国代表史塔生回国请示的时候,美国报纸和通讯社还放出许多“乐观”空气,扬言史塔生已受命带回一项方案,准备达成一些局部的协议。
但是,史塔生回到伦敦之后,却一直没有把这个大加宣传的“新方案”,提到裁军小组委员会会议上讨论,而是把它带到巴黎去同北大西洋集团国家磋商。随后他又再度飞回华盛顿,在那里滞留了几天。在这个时候,美国的宣传调子有了改变。6月11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避免正面说明美国对裁军问题的具体态度,而强调这个问题的“困难”和“微妙性”,并说产生了什么“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关的程序方面的复杂问题”。美国宣传机关随风起浪,说是某些西欧国家不赞成“急于和苏联人达成协议”,以免“陷入苏联的宣传圈套”。同时有消息说,史塔生这次返华盛顿,已受到了杜勒斯的“申斥”,因为他据说抱有一种杜勒斯不同意的看法,认为任何初步裁军协议的基础主要取决于美苏两国求得一致意见,并且“采取了过火和过急的行动”。消息还说,这一次杜勒斯给史塔生作了明确的指示,要他“采取更多的外交手法”,并在提出任何方案以前,一定要“先同西欧国家充分协商”。杜勒斯还不放心,又给史塔生派了一个“高级监视顾问”,以便对史塔生的谈判活动进行“现场指导”。
看来,美国在裁军问题上,直到现在还在耍两面手法,拖延时间。
美国政府在裁军问题上是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它感到国内外要求达成协议的强大压力难以抗拒,而且对于核子军备竞赛的前途也并无把握;但另一方面又害怕在裁军方面的任何进展会导致国际局势的缓和,从而不利于美国实力政策的推行。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在应该如何应付这种局面的问题上,也发生了分歧。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当局采取了一种暖昧的态度。它既不愿迅速达成协议,又不敢继续进行露骨的阻挠。因此,它一方面竭力装作真诚地谋求裁军协议的样子,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以争取主动,另一方面又尽量规避关键的问题,提出许多不合理的条件,使得实际上无法达成协议。现在,它忽然改变惯常专断独行的态度,而强调尊重西欧国家的意见。这显然是一种策略,想转移人们的视线,用“需要同盟国磋商”这个口实,来推托它使谈判继续拖延的责任。而在不得不考虑某些认真的步骤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借口,来使得这种步骤尽可能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但是,美国在长时期顽固地拒绝就裁军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之后,现在不得不诉诸于这样一种借口,这也说明它在裁军问题上玩的把戏要按原样子玩下去是不行了。在全世界人民一致的要求和苏联建设性的努力面前,要继续规避这个问题是很困难了。因此,大家都愿意看看,美国总统谈判裁军问题的特使这次再回到伦敦以后,从他葫芦里究竟能够拿出些什么药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