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访问上甘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16
第5版()
专栏:朝鲜纪行

访问上甘岭
冯征
人们传颂的上甘岭,实际是指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两个不到四平方公里的狭小高地。1952年初冬,我志愿军某部在粉碎敌人对这一阵地的进攻中,曾取得了歼敌二万五千多名的巨大胜利。上甘岭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英雄阵地。
从五圣山山脚走向上甘岭,要先翻过一个山堡,通过一个坑道,便进入非军事区。民警队的哨兵检查了停战委员会发给我们的证件,接待了我们。非军事区是被一道铁丝网隔绝起来的。半山坡竖着一个黄牌子,上写着“非军事区北沿”的中文和朝文字样。黄牌子以南,弹坑累累,被炮火摧毁了的松树和枫树,只剩下满是弹痕蜂眼的秃桩子。顺着蜿蜒的山道,踏着没膝的雪路,我们走到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小盆地。泉流从冰封的山脚下爬了出来,汇成一条小溪。顺着小溪下去约一箭之地,有两间新搭起的草房,这就是下甘岭。真正上甘岭的山村,还在下甘岭过去一点。我们是为了访问英雄阵地和慰问英雄的战士们而来的,所以,直接就向597.9高地前进。
上甘岭的高地,完全为深厚的雪所铺满,它像一个披着白色斗篷的巨人,俯瞰着和平的防线。从山脚到山顶,坡度很陡,弹坑一个连着一个。有的弹坑方圆约近十公尺,虽然复盖了厚雪,也还有几尺深。这是上甘岭战役中敌人炮火严密封锁的痕迹。在战争艰难的日子里,战士们运送东西,抢救伤员,都要通过这一地带。我们上山,稍一不小心,也会滑在弹坑里,洗一个大雪澡。同行的人,似乎都和我一样沉浸在对战争时期艰难的日子的回忆里,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影片上甘岭中运送东西和抢水的场面。汗从头上、背上止不住的流着,内衣早已溻湿了。直到我们在一个削绝地带发觉了几个坑道口的时候,才停了下来。
过去我没有到过这个值得纪念的地方。但从多少英雄们的口中,从记者和作家的笔下早已熟悉了它。当敌人数度控制上甘岭山脊的时候,我们那些顽强不屈的战士们,凭借着并出入了这些小小的坑道口,去反击敌人,保全了这个英雄的阵地。从半山腰的坑道口到山脚,看来不过一二百公尺,但为了取得一点泉水,那时不知付出了多少战士的鲜血。我们踏着英雄们开拓的血路,继续上爬。满山尽是被烧焦了的秃树桩子和被打碎了的山岩。树桩子里满是弹头,钢片片;山被削平了几公尺,岩石被打得烂碎;但是我们的志愿军并没有被赶下山去,我们的战士仍然屹立在上甘岭。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啊!我看到和想到了这些,热血上涌,还不知从那里来了一股劲,一口气就冲了上去。
接近山顶的时候,十多个带红袖章的民警战士,从一间茅棚中跑出来接我们。
“同志们辛苦了!”我三步并成两步赶到他们面前,上气不接下气地向他们招呼。
“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为和平!”
战士们话未说完,就一个个轮流用双手来紧握我的手。从他们真挚喜悦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他们多么殷切地盼望来自祖国的人!
我擦了擦像是刚从池塘里钻出来的头和前额。心里十分宽畅。一切疲倦似乎都已消逝了。在雪封冰冻的山腰里,一点冷的感觉也没有。
在战士们的拥簇下,我走进了他们的营房。营房分内外两间,生着一个用汽油桶改做的火炉子。暖炉一旁,用罐头箱子改造成的桌子上,放着解放军战士、各种各样的小人书和报纸。也有玩得破烂不堪用纸糊裱过的扑克牌。用葛藤编起、黄泥涂刷过的墙壁上,挂着毛主席、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元帅的肖像,贴着一张我们所熟悉的一个带红领巾的孩子高擎着和平鸽的
“保卫和平”的年画。这是战士们从坑道里搬出来之后,所建设的“阵地之家”。我正在好奇地欣赏着战士们的创造,一个战士捧过一碗白开水来。这真真好极了,我一口气就喝完了它,接着又干了一碗。一霎时,只觉得满口香甜。我便情不自禁地说:“好甜的水!”战士们都笑起来。一个操四川口音的战士说:“朝鲜的水本来就甜,上甘岭的水比别处更甜,这是我们自来水公司的上等产品!”
唔!真牛皮,这里那来的自来水公司呢?我暗暗地想着、笑着。那个战士似乎觉察出我不以为然的神情来,便拉我到门口,指着不远的一块平坡说:“你看,那就是我们的自来水公司。”我定睛一看,果然不错。在一块石崖上真有一根长长的铁管子,泉水从管子前端的冰椎上不停地流向一个铁桶里。战后就在这个阵地上的民警队分队长赵佐山同志对我说:“过去喝水不从山下背,就从坑道里用碗接,战士们想了个法子,把一根管子插入了泉眼,泉水就顺着管子流出来了。真是自来水!现在,煮饭、喝水的问题都解决了。假如节省些用,洗澡、洗衣服也不成问题!”我从内心里钦佩战士们的智慧和创造,还特地和为我介绍这一情况的那个四川籍的战士再次握了握手。他叫陈顺富,二十一岁,是个黑红圆脸、目光炯炯的壮小伙子。
我和赵队长一起,沿着玉石般的冰封的小道,走上五九七点九高地主峰。转身一望,但见雄伟壮丽的五圣山巍峨一片。我激动的心情,透过辽阔的天野,飞向亲爱的祖国。在我的脚下,就是举世闻名的英雄阵地,在那些被雪复盖着的树桩子的根部和一簇新生的枫树芽下,洒遍了黄继光、孙占元、牛保才、朱有光、王万成等无数英雄们的鲜血。此刻,旋舞着的鹅毛大雪,驾着来自海上的风暴,消逝在北朝鲜圣洁的山峦之中。在我方非军事区以北,全是白茫茫的春雪,万里和平景象。我转身向南望去,在陡峭的上甘岭下,一公尺以上的厚雪,还掩盖不住丛生的荒草,遍处是被摧毁了的破烂的钢铁,满是红锈的铁丝网上挂着各样的地雷和铁筒。从上甘岭向金化平川望去,一片恐怖的死静笼罩着南朝鲜,煞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无人区。忽然,对面鸡雄山的背后,传来了隆隆的炮声,两架“油挑子”沿着非军事区上空轧轧飞过。赵队长告诉我说:“这是美李军在进行军事演习,他们天天叫嚷北进,在加紧战争准备!”我清楚地意识到这里就是正义对强暴、和平对战争斗争的前哨。我们志愿军民警队的战士们,正在雪深没膝的军事分界线上,巡视着和平的防线。
上甘岭上,我们的战士作了多次的修整和打扫,但战痕依然清晰可见。这儿,年青的山峰已被削成平顶,锋锐的岩石被磨成粉末。但我军战士用心血和双手挖筑的坑道工事,却依然屹立山巅,直通山腰。谁敢说这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呢?
我满怀崇敬的心情,顺着山蜒走向一个被炸毁了的碉堡,这里和高地主峰互为畸角,位置很突出。亲爱的朋友们,不用问,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号阵地,英雄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的地方。在被雪掩盖了的长满白草的碉堡上,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我虔诚地脱下了帽子,默默地悼念那些把鲜血洒在这里的烈士们!
战士们招待我们吃午饭。我们分别围着三个磁盆。菜很丰富,一个青菜炒蛋粉,一个白菜熬豆腐,一个辣椒炒萝贝。我怀疑他们那里来的这么多菜,看来是专门招待我们的。赵队长笑着对我说:“现在你来的不是时候,等夏、秋天我们种的黄瓜、西红柿下来的时候,谁都是挑着吃。在北京,怕也不如我们这里吃菜方便呢!”边吃饭,战士们也向我介绍他们的生活。他们计划今年收七万斤菜,菜种子已经选好了,有些战士还专门从家乡要了些难找的菜籽来。赵队长说:“去年种的瓜和菜,自己吃不完,还送给人民军同志一些。去冬,我们积了肥,疏通了水道,今年我们要在朝鲜前线,也搞他个大丰收!”战士们都是赵队长计划的忠实拥护者。他们告诉我,赵队长是河北滦县人,今年不到三十岁,抗日战争末期参加了队伍。1950年志愿入朝,他当过通信员、侦察员……什么员都干过,不仅是个打仗好手,也是生产能手。无怪他说起生产来头头是道呢!
战士们深深的怀念祖国,怀念亲人。我和他们整整聊了下半天,只要是关于祖国的事,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想。他们再三地要我带信给祖国的人民和毛主席,说他们决不会辜负祖国的委托。当皎洁的月光照临上甘岭的时候,我才不得不和这些守卫在英雄阵地的亲爱的战士们依依惜别。有几个不值勤的战士,还一直把我送出非军事区,临别时,还是那个四川籍的战士亲切地对我说:“同志,这是我的两张照相底片,请你帮我带回祖国洗一洗,并帮我寄回家里去,我的家是四川蓬溪……”另外,他拿出五元人民币。钱我没有收,底片我收下了。我完全了解这些远离乡土的战士们。我要把他们忠于祖国和怀念亲人的心意,告诉给祖国人民。(附图片)
上甘岭上的民警(速写)何孔德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