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算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17
第4版()
专栏:

  算账
  任晦
陈仁炳主张算旧账,要求挑几个人出来“有效的”处理一下,否则不足以平民愤云云。对此,上海“解放日报”已经写了一篇社论来反驳。这篇社论的结尾,请读者来判断一下,“这是一笔新账,还是旧账”。
据我判断,陈仁炳要算的显然是“新账”,即解放以来的账;更明白的,是只算共产党的账,不算他自己的账。至于解放以前的旧账呢,他不想算,我看这些先生们也不愿算。因为,假如认认真真地算起那笔账来,右派分子的账面上似乎并不是很光彩的。
算“新账”,即解放以来的账,共产党可以很有信心地说,算不倒。不论怎样算,算来算去还是陈仁炳所最不喜欢的那个公式:“成绩是主要的,缺点、错误是次要的。”这次整风,共产党的确对自己也在记账、算账。因为算不倒,所以有信心,把账目摊出来,大家一起算。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赖账的意思,这是早已为历史事实所证实了。
陈仁炳等右派分子只要算新账而不提他们自己的旧账,我倒以为颇有一点赖账的嫌疑。因为,正如我前面说过,右派分子的旧账,算起来实在并不光彩。陈仁炳先生在上海,就拿上海的右派分子做一个例吧,在上海市政协发言引起了许多人反对的那位鲁莽先生(他的官名是鲁觉吾),就对我们这批抗战时期住在重庆的文艺工作者、戏剧工作者欠下一笔很大的债,他是当时国民党的“审查老爷”,在他的朱笔之下,不知禁过多少戏,多少书,这笔账,怎样算呢?
在这一点上,共产党的确是存心忠厚,不把这些人看作仇人,采取了既往不咎的态度。今天,假如要算这些旧账,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挑出几个人”来,而且可以挑出一批——乃至一大批人来,假如对这批人要处理、而且要“有效的”处理一下,那么我想,人家又会说我们“缺乏雅量”了。
“解放日报”社论说出了我们历来的主张:“就是对敌人,包括武装的敌人,只要他放下武器,我们仍然主张不算旧账,实行宽大政策……”。我们过去这样做,今后也还是这样做。但是,假如一时的放下武器是假投降,一有机会又重新拿起武器来向党进攻,向人民挑战呢?那么,对于这种人,照陈仁炳的“有效的”处理办法,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才好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