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饭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17
第4版()
专栏:

  饭盒
  辛若平
买早点的人总是那么多,要想吃上两根油条,至少也要排上三十分钟;早点难、午饭也不易,机关的食堂房小人多,吃一顿午饭要挤好半天。和家里人商量的结果,还是由家带饭三全其美:一,对粮食的计划供应有好处;二,可以不去排队和挨挤;三,可以省钱。从四月份起,我开始带饭了,买了一个铝制的饭盒,临上班前,家里人早已把它装好,并用一块崭新的白布包起来。我挟在腋下试了试,从重量到体积一点也感觉不到它累赘。
我走在马路上,不知为什么忽然感觉到不好意思起来;特别是当碰到了那些长期和我同乘公共汽车的旅伴和熟人,他们有时是关心地或者无意地顺便问一句:你从家带饭哪?可是我总想多解释几句我由家带饭的原委,回答的也很不自然,总觉得不是理直气壮。带饭已近两个月了,但仍然是不太“习惯”,特别是当下班后不直接回家,而去开会、看戏、串门时,我总有时不带空饭盒而把它放在办公室,宁肯影响了明日带饭;或者是用报纸再从外边包上一层,使人们从外表上观察不出来它是什么。
说也奇怪,这个平常的消息不知为什么传的这样快:有一位很长时间在一起工作、但近来却很少见面的老同志忽然碰到了我,那是在上班时间我到别处开会时遇到的,我本没带着饭盒;可是他却问起这件事:听说你上班带着一个小饭盒是真的吗?我回答说:是真的。在要分别的时候,他忽然说:咱们是老同志了,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会尽力帮忙的。他说时的态度是诚恳的。我连忙说:生活过得很好,没有什么困难。分手后我突然想:他为什么说起我生活是否困难来了呢?老同志吗,总是互相关怀的;我给自己作了答案。事隔不久,又有一位过去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打来电话,他忽然说:听说你上班挟着个小饭盒,你怎么搞的?
这个“怎么搞的”把我给问楞住了,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也忙把话头岔开。但我终没想出“怎么搞的”到底是代表什么?后来另外一位同志告诉我:咱们由东北来的同志都很关心你,因为老王说你现在闹得很狼狈,上班挟着个小饭盒。这时我才明白这“怎么搞的”是指何而言;同时也想起:怪不得那位老同志忽然热心肠地提出要帮助我呢(这一点我是很感激的)。
一个小饭盒惹起这么多的“是非”,这难怪有人说:“现在是只重衣冠不重人”了。我并非只怪我这些老相识,我自己不也是对带饭感到不好意思和用报纸把饭盒包起来吗?回想我幼年时代学过徒,那时是每天拿饭盒的;参加革命后也背过干粮袋,而那些对我带饭盒而感到惊奇的同志们也同样地背过干粮袋。可是为什么现在带一个饭盒就会引起不好意思、狼狈、落魄、怎么搞的……来呢?这是一件小事,但它却是值得我们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