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这样不得要领? 邳县、苍山的水利纠纷要赶快解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18
第4版()
专栏:

  为什么这样不得要领?
  邳县、苍山的水利纠纷要赶快解决
  高鉴
山东、江苏两省接壤邳县、苍山地区,历史上不断有水利纠纷。
今年苍山县在江风口分洪区内自行做了大块围田工程,这对下游的邳县农田增加了很大的威胁,引起邳县部分群众反对。4月初,经过两县领导部门协商,未获结果;4月中旬,双方又在徐州进行第二次协商,也未获解决。于是邳县群众自发地选出了代表到北京要求国务院解决,国务院委托水利部处理,水利部又通知山东省水利厅和江苏省水利厅派代表协商,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省、专区、县的工程人员和行政干部十七人,经过十来天的勘察和讨论,问题依然未得解决。同时,又发现了邳县在赵村洼地区周围做了一部分水利工程,因此,山东省峄县,又要双方代表处理这一纠纷,由于双方的意见距离很大,现有人员处理不了,只好将会议地点迁移徐州,这次会议有两省水利厅厅长参加,水利部治淮委员会也派人参加,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其中有一项较大的工程是治淮委员会设计的,又决定把会议地点迁到蚌埠(淮委驻地)。
为了解决这次水利纠纷,江苏、山东两省和有关水利部门,集中了将近二十个干部,先后花了五十五天时间,会议地点迁移了六处,始终不得解决。为什么这样不得要领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参加处理这次纠纷的个别领导同志工作不深入,尽听一面之词,再加上有关县之间的本位主义,使人感到双方有些意气用事。
二、某些技术干部故意夸大事实,扩大对方工程的危害,使纠纷复杂化。
三、伊家河工程是淮委设计的,在设计时对下游的影响未加考虑。可以说,开始设计时是官僚主义,两省发生纠纷时,又采取了“调和”主义,企图混过关。这叫群众的思想又如何通呢?而就事情本身来说又怎能彻底解决呢?
汛期在即,这件水利纠纷案不解决是不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