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开荒四百多万亩 投资比去年大减 发扬革命军人艰苦奋斗传统 铁道兵复员官兵勤俭办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21
第4版()
专栏:

  开荒四百多万亩 投资比去年大减
发扬革命军人艰苦奋斗传统 铁道兵复员官兵勤俭办农场
本报讯 本报记者苗风报道:黑龙江省铁道兵农垦局所属各农场的复员官兵,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等县的茫茫草原上,发扬了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来自全国各地志愿垦荒的青年一起,在建设农场中,贯彻了勤俭办场的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今年计划开垦生荒三百万亩,连去年开垦的生、熟荒地,可达四百二十余万亩,已播种小麦二十多万亩,大豆和其它杂粮一百多万亩,共计全部投资八千万元。这和去年国家投资十亿元垦荒一千六百万亩相比,今年每亩投资只等于去年的33%左右。
这里的生产条件并不好。土地大部分是湿洼地,需经过排水才能开垦;气候条件坏,无霜期短。在是否开发这片地方的问题上,有不少人抱怀疑态度。但人民解放军复员官兵,在农垦部王震部长亲自领导和支持下,不仅按期完成了春季垦荒和播种的任务,而且在节约国家投资方面树立了榜样。
他们改变了已往建设农场时先建设后生产的作法,一边生产一边建设。在生产方面,边排水,边开垦,边播种。排水工程以能排出地表水,能开进拖拉机为原则,大规模地开凿了宽五六十公分,深三四十公分的小型排水渠道。这和“正规”的排水工程比较,就大大节约了人力、时间和投资。开垦和播种,视地干湿而定,那里先干就先开那里,充分发挥了劳力和机械设备的效能。在场部和各生产队的基本建设方面,以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有什么材料建什么房屋,能保温过冬为原则。基建大队负责主要工程,一部分复员官兵和家属也参加了扛木料、割草、做泥坯等工作。这样既不影响垦荒任务,又较迅速地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职工们称边生产边建场的作法是一举两得。“自己多出一分力,国家多省一分钱”,“夏季多流一滴汗,秋季多收一粒粮”,这是他们在紧张的夏季生产劳动中提出来的口号。
一开始建场,领导干部就接受了一些老场由于经营单一化而不断亏本的教训,注意了多种经营,特别是农牧结合。各场共饲养近千头牛,数千头猪。今年计划发展母猪二千五百头,仔猪和肥猪一万头。并增加羊群和牛群。这样,一部分可作饲料的农作物的副产物得到了合理使用,又保证了农作物试验区和一部分菜地所需的肥料。靠近牡丹江的种畜场的职工们,千方百计的为国家增加收入。仅养鸡一项,今年就计划上缴利润十三万元。3月间他们修建了一座小型熏鸡房,熏制小公鸡和淘汰鸡,已有了大批收入。他们计划增加五十万只鸡的孵化任务,争取有更多的利润上缴国家。另外,各场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养鱼、园艺和林业。仅育林一项,即准备培育红松、落叶松等珍贵木材的苗圃一千五百亩。
复员官兵初办农场,缺乏经验,在贯彻勤俭办场的方针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场部摆着一副机关架子,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星期日休假制。这和农场生产情况,特别是农忙季节的情况很不适应。有些当天可解决的问题,也要拖两三天。有的生产单位,非生产人员过多。个别生产队不爱护机车的现象很严重,生产布局也不合理,拖拉机开空车的时候很多。以上种种都造成无形的浪费。
最近各场开展了以“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整风学习。干部参加生产以后,发现了不少问题。属于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不合理部分,已随时发现随时改正;属于经验不足和技术不熟练方面的问题,农垦局在荒原上开办了机务队长、技术员十日训练班,边做边学。通过学习过的人,把生产知识传授给各生产队。(附图片)
国营黄泛区农场,今年小麦获得大面积丰产,平均每亩产量比计划增产6%。图为斯大林涅兹六号拖拉康拜因在收麦。
新华社记者 徐振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