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四明山区速写——浙东记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6-21
第8版()
专栏:

  四明山区速写
  ——浙东记行
  艾芜
两边层层叠叠的山峰,密布着绿树和翠竹,显得非常的秀丽。中间一条窄狭的平地,满是苍翠的竹林,长着许多棕色的笋子,标志出山间林业的丰盛。偶然也有一片绿色的洋芋地、花生地,和着晴美的阳光,明朗开阔地现了出来。小河在竹林中流过,清亮得可以看见河底的石头,有些地方水又碰在河里的石上发出声响,溅起白色璀灿的水花。平坦的大路,就是一直沿着小河的,有时通过河上的小桥,直到河的左岸,有时又到了右岸。两山之间的窄狭平地,弯弯曲曲的。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常常向前望去,总是绿树翠竹的峰峦,没有去路,回头来看,又不见来路了,也是一片山峰树林,仿佛老是被山和竹树包围着似的。这是浙江余姚县所属的四明山区。山区里静极了,除了小河偶然响起水声而外,常有鸟声清脆地叫着“儿——桂姐儿”。
四明山区过去有一首民谣:“四明山,山里山,湾里湾,山里强盗交交关。”这描写了山区的形势,也说明了以往不安的环境。凭我的直觉来说,这里的确好藏强盗。山深林密,周围十几步内,你就摸不清躲有什么东西。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就有共产党员来在山区里工作。1941年正式组织游击队称浙东游击纵队三四五支队(老百姓简称三五支队),使周围五六百里的四明山区,成为浙东抗日的坚强根据地。1945年浙东游击纵队全部北撤到山东,同新四军主力会合。另外一些党员留下来,看见国民党日益反动,又重新发展游击队,直到解放。四明山区自从有了游击队后,就改变了以往的情形,强盗绝了迹,成为光荣的革命根据地了。我进入四明山区这一天,看见路上走着不少的人,有的挑着春笋,有的挑着编好的竹器,有的用铁轮车运着长长的竹子,送到陆埠去卖。陆埠是一个四山环绕,小河流过的镇市,有汽车和木船直通余姚县城。我在镇上住过一夜,了解到山区人民的生活,都有了大大的改变。镇上有很大的百货商店和供销合作社。竹器茶叶土产品等等收购站,到处都是。这就可以看出人民生活的兴盛和事业的繁荣。
约莫走到十点钟的光景,看见两处路边的竹子上,都挂有几把雨伞,还套有蓝色的布套,显得雨伞主人对雨伞的重视和爱护。可是就没有人在,附近也没有人家,只是一片山和竹林。这很使我奇异,向路人问个明白,才知道是山岙里的人,挑东西到陆埠去卖,一早起来,原是带着伞的,看见天越走越晴,觉得带伞反是一个累赘,就挂在路边竹子上,让东西挑到陆埠卖了之后,空身转回来时,再行取去。这么一说之后,使我更为惊异,一个在过去“强盗交交关”的地方,竟然出现无人看管的寄放处,真是世界上少有的事情!
正午到一个叫杜徐的山村。依山沿溪,密排着许多房屋,约有三里路长。住四百四十六户,人口两千四百多人。村屋后面,壁立着长满毛竹和松树的山峰,村屋前面,流过一条小溪,溪水碰在巨石上面,发出哗哗的声响。山溪那面又是壁立长满竹林的山峰,使得整个山村,即正在南方正午的强烈阳光下面,也显得绿荫森森,分外清凉。这里没有什么田地,居民靠山林生活。在他们谈话中,说自己是山民,表示和农民有所区别。这从他们合作社的名字“南山篾簟合作社”也可以看出。整个山村的人,都在编篾簟,这是供应农民用来晒粮食,供应城市用来搭凉篷。同时也和别处的山村分工,别的山村有专做竹椅子的,有专编竹篮子的,这里就专编篾簟。解放前,在淡季的时候,每张篾簟卖的钱,可买十斤米,有时只能买六斤米;旺季的时候,可买五十斤谷子。现在自从组织了合作社,大批卖与国家组织的收购站,就没有淡季旺季的分别,经常每张篾簟卖的钱,能买五十五斤谷子。社员一个劳动日,可以得一元九角四分。而且一个社员只要勤快,保证一天做得到一个劳动日。
在这个山村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形,就是因为没有地主,只有富农中农和贫雇农,便不曾进行过土改。组织合作社的时候,有竹林的人,将竹子作为资本投入社内。砍一百斤竹子编为篾簟,所卖的钱,从其中抽出三角五分,作为竹林所有者的报酬。但这只是限入社前生长的竹子,入社后新生的竹子,因由社施肥培植过,便归社集体所有,社员不再从竹林得到另外的利益。由于社内培植竹林极有成绩,中农都很满意。贫雇农,亦即是单纯靠手工生活的人,先前要买竹子来编篾簟,或者帮人编篾簟赚工资,常常有买不到竹子或者失业的痛苦,现在都在生活上有了保障,且不会遭到剥削,他们对社爱护,并热忱地保护山林。合作社为培植竹林,不乱砍伐,还常常到别处去买竹子来做篾簟,同时也是社员工作热情提高,大量地需要竹子来加工。解放前,杜徐岙还有把原材料运出去卖的情形,现在却是只卖手工业品了。山村里流行一首歌谣,最能表现他们现在的生活。
杜徐岙人阿福头:
洪山毛竹背到脚膝头;
阿协家里开医院;
广生堂里开银楼;
酱油麻油设在庙里头;
雪白的衬衫翻领头。
青年后生出风头,
钢笔插在胸口头。
前一句歌,是讲现在杜徐岙人有福气了。以下便讲有福气的情形。第二句是讲外面洪山的毛竹,运到杜徐岙来,让杜徐岙人放在脚膝上编造篾簟。第三句是讲有个社员阿协家里设有联合诊疗所。第四句是讲村里的药铺广生堂设有信贷合作社。第五句是讲庙内设有供销合作社,在卖酱油麻油等等日常用品。第六句是讲人民穿的新式衣服。这都是山村里先前没有的情形,现在有了,因而感到幸福。最后两句,则是表现青年人的生活的,又愉快,又神气。
当我进村的时候,首先使我惊异的,就是不少人家,正在新造楼房,石砌的墙壁,粗大的木梁和坚实的楼板给人一种生活富裕的强烈印象。现在社里平均每户存款可买一千斤谷子。社里公积金,以一年零二月来算已有二万八千元。晚上借宿在社员家里,盖的被面全是绸的。
这个山村里的人,是热爱劳动的,这非常地好。只是过早地叫孩子参加手工业工作,却有点不大对。像村里的中心小学,今年高级班毕业的时候,只剩下十二个学生在准备毕业考试,其余的学生早就离开了学校,参加生产了。同时村里学龄儿童,没有上学的,还相当的多。这是表明对文化教育不甚注意,应该及时纠正。在抗日战争中,浙东游击纵队三五支队,曾在这个山村的祠堂里,设过一个鲁迅学院,由黄源、楼适夷等同志主持。不幸这一注重文化教育的风气,没有遗留下来,现在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祠堂,令人看了,不免有些感慨。
社里有七个脱产的会计,有六个脱产的干部,看来脱产的人共十三个,是太多一些。社员引出一首歌谣,声明是别个山村的人做的,但也可以看见他们的心意。
报告听听,
脑子印进;
地板困困,
懒腰伸伸;
工分赚进。
这是形容社干到县城去听报告,因人多,晚间就在会场的地板上睡觉,起来时伸伸懒腰,便在合作社里,得了工分。其实报告是应该听的,只是社员对社干不劳动有些不满,借此表现他们的心意罢了。我感到党中央整风号召,要党员干部参加劳动,非常地好。我到浒山慈溪县委会的时候,听见县委书记下田插秧,在余姚人民委员会的时候,听见县长去挖泥塘。在陆埠的时候,看见区委书记满腿稀泥从田里回来。这都使我非常高兴,觉得这一新的风气,是会大大改变社干不参加劳动的作风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