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替钢铁工业算几笔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07
第5版()
专栏:

替钢铁工业算几笔账
范荣康
钢铁工业,常常被人们当作测量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整个工业的水平。当右派分子叫嚣中国的工业化“搞糟了”,污蔑说“成绩是主要的”是“新八股”的时候,我们愿意替钢铁工业算几笔账,来测量一下我国的工业化究竟是“搞糟了”,还是搞好了,成绩究竟是不是主要的?
速  度
先算发展速度。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历史,是从1890年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开始的。1943年是旧中国历史上钢铁工业产量最高的一年,那一年的钢产量共九十多万吨。从1890年到1943年,五十多年时间,九十多万吨年产量,这就是旧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它所达到的水平。
五十多年时间,九十多万吨年产量,已经是够可怜的了。但就是这个数字也还是一种假象。因为这九十多万吨年产量十之八九产自日本的在华企业。至于中国自己的钢铁工业,不论是官办的也好,是民营的也好,长期以来都是奄奄一息的。
这里,可以引用一些具体材料来说明过去的情况。
193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工业自给计划”一书,曾经列表对当时各炼钢厂的情况作了介绍。这份表上列了六个工厂。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是“停工多年尚未复工”,上海和兴钢铁厂也是“停工多年尚未复工”,上海炼钢厂是“现已停顿”,汉阳兵工厂是“钢炉虽建设有年并未开炼”,太原育才钢厂是“停工”,最后一栏是沈阳兵工厂,“东北事变之后,已非我有”。作者的结论是:“综观上述各厂制产钢锭能力,每年约十一万余吨,但现皆停顿,在市场上并无国产钢材可以购买”。
1946年,“资源委员会季刊”第一、二期合刊所载“抗战八年来之我国钢铁工业”一文,对抗战期间各钢铁厂的情况作了介绍。汉冶萍煤铁公司之汉阳大冶二厂,“以经济困难,贷款拖累,早已停工”,石景山铁厂“其炼铁炉及附属设备完成之后,终未开工”,西北实业公司之钢铁厂,虽然“为山九仞,亦以事变仓卒,未能生产”,至于国民党大吹大擂的中央钢铁厂,则“尚未建厂,即遭事变”。据作者介绍,当时维持生产的,只有一些小厂,生铁年产量约二万多吨,钢的年产量约四万多吨,而“东北之鞍山及本溪两厂,虽有大量之钢铁生产,但俱为日人攫有,非我华夏所能运用”。作者在分述了抗战期间西南诸省建立的一些小型钢铁企业之后,感慨万分地写道:“我国钢铁工业设备之简陋,产量之微小及资源之贫乏,较之欧美,固望尘莫及,即与日本相比,也瞠乎其后。”
到解放前夕,钢铁工业更如风烛残年。1947年,全国生铁产量才十四万四千吨,钢的产量不过七万吨。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们在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恢复钢铁工业的生产。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的最后一年,钢的年产量达到一百三十五万吨,较解放前经过五十多年的时间,达到九十多万吨钢的历史最高水平,超过4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钢的产量达到四百四十六万五千吨,又较1952年增加了三百多万吨,即增加了两倍多。三年恢复和四年建设中钢铁工业发展的速度,同旧中国五十多年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自 给 率
再看钢材自给率。“自给”,是经济独立的标志。多少年来中国人都做着工业品自给的美梦。上述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工业自给计划”一书,就集中表现了一些中国人对各种工业品自给的希望和他们所拟定的“计划”。据这本书介绍,当时中国“每年消耗钢铁原料总在六十万吨左右”,一年六十万吨的消耗量本来是微乎其微的,然而“其十分之九且须仰给于外人”。书中引用的伪海关钢铁材料进口的统计数字,更给我们绘出一幅殖民地的图画。1928年和1929年,进口的钢铁材料都在六十万吨以上,1930年和1931年,进口的钢铁材料也有五十多万吨。其中包括常见的小型钢材、铁丝、洋铁皮、螺丝钉、小钉等等。那时候,我国的土地上铺设着外国的钢轨,我国的桥梁上架设着外国的钢材,我国的纺织厂转动着外国的纱锭,连我国人民的家庭里,冬天取暖的火炉上也安着外国薄钢板作成的烟囱……
新中国几年来进行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钢铁的消耗量与日俱增,早已不是六十万吨能够解决问题的了。可是,我国的钢材自给率却是逐年提高的。1952年钢材的自给率是60.7%,1956年已提高为85%。我们用自己生产的钢材,铺设了数千公里铁路,架起了中外瞩目的长江大桥,竖起了绵延几百公里的超高压送电线铁塔,建设了许多新的工厂,生产了许多新的设备。今昔对比,说工业化“搞糟了”,岂不是彻头彻尾的污蔑吗?
品  种
能生产多少种钢和钢材,也是考核钢铁工业水平的标准。旧中国能生产多少种钢和钢材,这个资料还没有办法找到。1952年,我们能生产一百八十多种钢,1956年,我们已能生产三百多种钢。同钢种的增加相应的,是到1956年已能生产三千七百多种规格的钢材。飞机用钢和汽车用钢特别复杂,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到1956年,飞机用钢国内已能解决58%,汽车用钢已能解决69%。
1955年,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生产的矽钢片,1956年又试制成功两种高级的矽钢片。矽钢片全部依靠进口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技术装备
从技术装备的比较,也可以看出钢铁工业的水平。旧中国的钢铁工业,很大一部分高炉在七十立方公尺以下,平炉在五十吨以下,电炉和转炉都在三吨以下,轧钢机也大都是手工操作的和中、小型的,甚至还有用蒸汽机传动的。重庆大渡口钢铁厂是国民党常常吹嘘的“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其实这个厂里只有两座十吨平炉、一座一百吨高炉和一座二十吨高炉。日本人在东北经营的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比较好一些,但也只是些一般的机械化的高炉和平炉,轧钢厂最大的开胚机全年处理钢锭的能力也不过一百二十万吨。
我们在发展钢铁工业中,不仅把那些原有的中型的和小型的设备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了它们的效率,而且建设了一些新的,威力更强大的设备。我们有了五座自动化的高炉,有了自动化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有了全年能处理钢锭三百多万吨的大型开胚机。这些大型的冶金设备,是中国的冶金工程技术人员过去不敢妄想的。
× × ×
有了这四笔账,也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我国钢铁工业在短短七年内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旧中国的五十多年。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并不自吹自擂。我们深知,尽管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产量还是很小的,我国按人口计算的钢产量要赶上美国的水平,还需要长期努力,但是谁要抹煞我国钢铁工业的惊人成就,抹煞千千万万冶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我们决不答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