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尖锐”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08
第4版()
专栏:

“尖锐”的背后
辛未艾
在象棋中,紧挨着“将”、“帅”的是“士”、“相”。出主意,想办法,草檄作文,侃侃而谈,这该是“士”的专长。他不会做菜,但是会点火;他不会种田,但是会播弄是非;他不会开机器,但是会摇羽扇。在事情还没有动手做,或者已经开手做、还不能看出苗头来的时候,他会用娓娓动听的话打动人们的心,吸引几个听众。屠格涅夫的罗亭,原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多余的人”。然而当他刚刚在玛里雅·米哈伊洛芙娜的别墅的客厅里露头角的时候,没有几句话,就把一个善于挖苦人的怀疑主义者压了下去;使那个家庭教师钦佩得五体投地:眼睛老是盯着他看,听着,对方有没有发出警句隽语来;那个天真无邪的那塔莎也为他而迷惘起来,竟把热爱着她的人也疏远了。
于是自认为才能超过罗亭的人,就真的以为天下的兴亡都系于他一身了。他是宙士,他是泰坦。他的左手一指,马上会起迅风急雨;他的右手一挥,立刻能移山倒海。
高尔基在长篇小说“克里·萨木金的一生”中,插叙过这样一个比喻:有一只苍蝇,蹲在牛角上,跟着牛下田去。当牛回来的时候,苍蝇就得意洋洋的叫道:“我耕田回来啦!”
苍蝇还是蹲在牛角之上,才有这种想法。但是有一些士君子们就在脚下毫无什么凭倚的时候,也会有这种奇想。工人阶级算得什么,知识就是我们传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又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白纸上几个黑字……
他们认为,要有这种气魄,才算是“左派知识分子”。文汇报上,有一篇以“读者投书”的形式发表的文章,就这样说过:在今天,我们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愿意靠拢党,跟着党走,做个左派的知识分子,问题就在于:今天应该如何去理解左派二字的涵义。为了揭露人民内部的矛盾,……许多人都开口了,把积压多时的衷曲吐露出来,有不少意见,确是道人所未道,言人所不敢言。……如果以左、中、右三派论人,这应该是左派无疑。……但也有人说,意见尖锐的是右派,能够反驳尖锐意见的是左派,如果真的这样,那么“鸣”“放”者就要心虚了:尖锐不如平稳,平稳不如缄默,其结果是:矛盾停止揭露,整风失去意义。
原文还要长些,这里只把最紧要的文句集纳起来。
关于“靠拢党”、“跟着党走”他是怎样理解的问题,下文他还另有发挥,这里姑且存而不论。看文章的意思,好像“左派”的“涵义”,就是“意见尖锐”,就是“道人所未道”。他不同意人家把“意见尖锐”列作“右派”,他也反对人们去反驳这些“尖锐的意见”。他认为,反驳了才是“右派”。“左”“右”派的“涵义”,居然如此简单,这倒是十分新奇的。能够“意见尖锐”,能够“道人所未道”,说来也并非坏事。但是“道”的是什么未尽之“道”呢?“言”的是什么未尽之“言”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党天下”谬论?是帮助整风还是破坏整风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
“投书”作者没有正面说出这些“道”,但是他的后文却讲得很明白,他说分辨三派人物,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在过去,对敌人斗争,我们是毫无条件地跟着党走;在今天,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就必须以鲜明的态度,分清是非,不能含糊其辞。
过去由于过去的“特定历史条件”,才“无条件跟着党走”,今天根据今天的“特定历史条件”,不能“无条件跟着走”了“必须”“态度鲜明”、“分清是非”请看,他在这里硬是想轻轻一笔就把共产党的领导推倒;轻轻一笔就把共产党的大是变成非,把资产阶级右派的大非变成是。他还要自命为“左派”知识分子。这就是这种人关于靠拢党的舌底藏刀的说法,同章罗一脉相承。
打垮蒋介石,到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应该算是“特定历史条件”的转变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资本主义,这也应该算是“特定历史条件”的转变吧。经历这样的转变以后,我们不是应该更加亲密无间地跟着党走吗?今天究竟有些什么样的“特定历史条件”,可以离开了党而谈“是”“非”了呢?是共产党“大势已去”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过时了吗?是章伯钧、储安平之流“上台”了吗?
只有蹲在牛角上的苍蝇,只有依靠人民的血而哺养长大的人,才天天希望“特定历史条件”能够按照他们的心意转变,日日夜夜希望天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