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新开发的煤田区——八公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11
第6版()
专栏:

新开发的煤田区——八公山
新华社记者 汤天真
八公山,是淮南煤矿的一个蕴藏量很丰富的新煤田区。
四年以前,当我第一次到这里来的时候,八公山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僻的乡村。一些矮小的由茅草和泥土盖起来的农舍,零落地散布在空旷的田野里。每当夜静人稀时,山狼野兽便肆意横行。当时,除了设计师以外,那怕是最富有想像力的人,也想不到在几年之内,就会有一对对新型矿井在这里建设起来,也想不到在这破落的茅屋中间会出现一个现代化的工人镇。
最近,我又访问了这个新煤田区。当列车进入八公山的时候,一幅工矿区的图景立刻透过车窗展现在眼前。一对对高大的塔式的矿井井架,一座座新建的工人村,掩没了一些原来的茅屋村落。宽阔热闹的公路上,上下班的工人们来往不绝。一列列满载煤炭的火车,日夜不停地从这里把煤炭运往各地。夜晚,千万盏电灯大放光明。各种机器的轰鸣声,冲破了黑夜的寂静。
谢家集一矿(即蔡家岗煤矿)是解放后不久在这里建设的第一对矿井。但是,这里大规模的建井工程还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进行的。1954年3月10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的两对现代化矿井——谢家集二矿和谢家集三矿破土开工了。接着李郢孜一号、二号和三号矿井也先后相继开工。现在,谢家集二矿、三矿和李郢孜一矿已经先后投入生产;正在加紧建设的李郢孜二号和三号矿井,不久也将完工投入生产。
原有的新庄孜煤矿,解放后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总体改建工程。这个矿开建于1946年,当时的官僚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的利润,不顾工人生命的安全和国家资源的损失,矿井的生产和安全设备都非常简陋,整个矿井被挖得零乱不堪。解放以后,为了使这个煤藏丰富的矿井生产更多的煤炭,在1954年开始了总体改建工程。经过职工们几年的艰苦劳动,改建工程在今年4月间全部完工并投入了生产。现在,井身大大延深了,井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水平巷道和采煤工作面;而且增加了许多机械设备,原来许多笨重的体力劳动都由各种机械代替了。由于改建工程的完工,这个矿今年的计划产量比解放前最高的年产量提高了六点八倍,是目前华东最大的一个煤矿。
解放以前仅有三个矿井的淮南煤矿,现在已经发展到八个矿井了。由于这些新井的建设和老矿井的改建,淮南煤矿现有的生产能力比解放前最高的年产量提高了四倍以上。淮南煤矿已经成为全国五大煤矿之一,是华东地区工业用煤的主要供应地。
为了满足华东和华中地区冶炼工业对炼焦煤的需要,一座自动化和机械化的选煤厂——谢家集中央选煤厂已在这里开工建设。全部工程预计到明年年底可以完工。目前,工地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
6月的一个大清早,我访问了谢家集二矿。这个新的矿井从去年7月投入生产以来,已经为国家生产了数十万吨煤炭。在“提前一年达到设计产量”的战斗号召下,职工们改进了开采方法,将单翼后退回采改为双翼后退回采。原来需要开拓出五个采区才能保证达到设计产量,现在只要有三个采区就可以了。由于开拓方法的改变,相应的减少了一些基本建设的工程项目,今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省一百五十元的建设投资。
胡贯元领导的掘进一区,是这个矿井的出色的战斗单位。他们由于经常超额完成掘进任务,连续两个季度获得了先进掘进区的光荣称号。他们成功地推广了苏联洛波夫掘进的先进操作方法,平均使掘进效率提高了23.2%。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了四班交叉作业法,使工时和机械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提高了27%以上。
这位曾经饱尝过解放以前矿山苦味的老工人,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他怀着兴奋的心情对记者说:“八公山的变化多快啊!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国民党从日本人手里接管了淮南的那些年,几乎什么建设都没搞,可是解放以后才几年就建设起这么多的新井。谁说我们的成就不大,若不是昧着良心说话,那就请他到这里来看看吧!”(新华社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