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高山作证,流水为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12
第8版()
专栏:

高山作证,流水为凭!
董均伦 江源
沂山山区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雄伟的山尖触着白云,那青青的山坡上开着好看的鲜花,那高大的峭壁上挂着银亮的瀑布,那飞溅着水花的小河,日日夜夜的哗哗发响,可是生长在山区的人们,他们过去的日子,并不像有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样悠闲,自在。
前几天,我们到了沂山地区的接家河村,说起来这里的土质在沂山里,是不错的了。这个村子统共算起来也不过百十户人家,进村来,最惹人注意的,就是那些新盖的草屋,它们是那样的多,一栋又一栋的座落在路旁。山村里是没有饭店的,午饭,我们是在一家老乡家里吃的。他们一家六口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一个儿子,一个媳妇,还有三个孙女。孩子们搬着板凳坐在我们跟前,老奶奶忙着替我们烧开水。我们很随便的问那个大嫂:“这三个孩子都是你的吗?”“不,那个穿白的是俺小叔家的呀!”“给谁穿孝呢?”“给他爹呀!他爹在去年秋天死去了。”“他娘呢?”那老奶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阵沉默以后,老奶奶才开口了:“他是跟着他大娘呀!他娘走了,不是才走的,走了多年啦,解放前,他爹没死就另嫁了人啊!不为别的,就是穷走了呀!穷散了呀,那媳妇子也是老实人,在这里拄着棍子讨了三年饭,那年春天,讨饭也讨不出来了,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只还有一叉长短的一块花生饼,她说道:‘我走了吧!不能都在家里饿死呀!我抱着这个小的,把他养大成人还是你家人呀!’小两口子从来没红红脸,吵吵嘴啊!他把她送到了半路……剩下这个大的,就跟着我了。前年办了社,日子好过啦!俺那儿怎么能不想他那老婆孩子,要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那还能家破人散呀!看看这个孩子就难受。从前,那里寻思还有今天,知道有今天,他娘也不会走啊!”柴火灭了,冒出了一阵浓烟,老奶奶掀起衣襟擦了擦眼泪……。
过午的时候,我们认识了第二生产队队长——李春收,他总是笑哈哈的,中间还缺着两个门牙。问起来,才知道是去年推粪磕去的。他笑着说道:“你们看见了吧,我们这里都是山岭地,人要是省了劲,牲口就要费力了。我使的劲大了,把车盘抻断了,磕在车档上,牙也碰去了两个。牲口是社里的,就更得上心呀。”我们问他,现在的生活过得怎样,他告诉说,去年他家十一口人分了七千多斤粮。好像生怕我们不明白似的,还解释说道:“这七千多斤粮是满够用的啊!一家人不能只是大人,还有孩子哪!我是很知足啊!这如今做活回来,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往炕上一躺,舒舒服服的睡了。可是那阵,讨了一天饭,夜里全家盖着一件破蓑衣,肚子饿的还睡不着……。”就是这个李春收的娘,曾经领着五个孩子逃荒到外面讨饭多年,李春收的一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就是卖在青州府,把人换回粮吃了。难道当娘的不疼孩子吗?难道自己的指头自己咬着不疼吗?可是那时候的接家河,庄里草长老高,庄头就跑小狼羔。那时候,旧政府只知道跟他们要捐要税,不管他们有什么雹灾旱灾,受什么样的欺压剥削,那时候,那些右派先生们的“火气”,到那里去了?为什么听不到他们的一句“同情”的话呢?
晚上,我们又去那老奶奶家吃饭,山风吹得很凉,浓云从那深蓝色的沂山顶上涌了上来。大嫂一面给我们拾掇饭,一面不住的看天,我们趁吃饭以前这点时间,掀开“人民日报”。天呀!我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有那种破坏分子,竟梦想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竟反对共产党的领导,竟反对人民走社会主义的路子,难道说还要让那受冻受饿典妻卖子的日子回到这美丽的山区里来吗?我们简直是忿怒极了,想把这些破坏分子的黑心肠,立刻告诉老奶奶一家人。这时老奶奶已经出去了。大嫂拾掇完饭,还皱着眉头看天,她转回了头,不好意思的说道:“同志,您是不知道啊,一到阴天,我的心就跳,那些年月,到了下雨天,出不去,讨不上吃的来,一家人就得白瞪眼挨饿,就是饿怕了,饿出这么个病来,现在,满屋里,都是吃的,还害怕什么,就是不由自己啊。”说着又看了一下那摞得高高的金黄煎饼,她笑了。雷响了,闪也亮了,那高大的沂山看去更加威武庄严,从山涧里传出了深沉的、隆隆的响声,风声中,河水哗啦啦的吼叫。听吧!高山流水都发怒了。在那些捐税重重,典妻卖子的旧社会里,这些大山听到过多少哭声,这流水尝过多少眼泪……当然,这一些不会打动那些右派分子们,因为他们吃惯了的是人民的血汗,过惯了的是资产阶级生活,他们不知道受冻挨饿的日子怎么过的,他们也永远体会不到,典妻卖子的人是什么滋味。听一听这山区的人们过去的苦处,看一看他们现在的生活吧。从前荒秃的大山,现在已经栽满碧绿的小树,从前他们躲难的山沟,现在已是清清的水库,连它们也要告诉那些右派分子们,少发表破坏言论,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是凭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