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火线入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17
第8版()
专栏:

“火线入盟”
董代
在抗日战争期间,在解放战争期间,曾经有过不少可歌可泣的火线入党的英雄事迹。他们在对敌斗争中受到锻炼,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经受了战火的考验,而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伟大的党。因此,火线入党的本身就是一种考验,一种锻炼。
最近这几个月的时间中,真是一段不平常的时间,也就在这一段不平常的时间中出现了另一种“火线入党”和“火线入盟”。别有用心的右派分子就是利用了这一段不平常的时间,挑起了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他们企图在各个战线上点起火来,他们就想在这些烧起火来的战线上找到他的伙伴,为他们的反动的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阵线”扩张势力。
放火专家陈仁炳就是一个“火线入盟”的“发明人”。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放了一把野火,的确是构成了一条斗争非常激烈的“火线”,而且他亲自督战,召开五次烧火的座谈会。他在会前就做了一番准备工作,并且责备了上影民盟支部“软弱无能”,“斗争性”不强,而且在这样一个大厂中只有七个盟员,怎么能派用场,任大事呢?他要大发展也有“路线”的,不是随便发展的。他要找的是一贯对党不满,有情绪的,有牢骚的,有历史包袱的……等等,但是他还要对这些人来一次“考验”,来一个“火线入盟”。五次座谈就是一场火线战斗,他找来的是符合他的要求的人,在会上极尽煽火的能事,于是在这条“火线”上就充满了“对党的诽谤谩骂和对民盟的恭维歌颂”。这个放火专家陈仁炳就从这条“火线”上挑选起对象来,在五次座谈会的过程中,从七名盟员发展到三十三名盟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增加了四倍,而这些人就称之为“火线入盟”的人了。
这条“火线”很长,右派分子的火放到那里,线就拉到那里,那里就来了一套“火线入盟”的把戏,因为这是右派集团章伯钧的大发展路线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比如中国京剧院李慧芳就指出“农工民主党一面在京剧界放火,一面利用时机大量发展党员”,而且“居然就有演员填了表,6月12日提出申请,6月13日就批准”了。
在右派分子看来,这是大好机会,真是不平常的时候,真是来了个“昏天黑地”了,“有机可乘”了,“大有可为”了;于是就来个“大发展”,而且要在到处放火的同时,来个“火线入盟”,来个“火线入党”,用以“锻炼”一下这些被诱饵上钩的分子,以便使他们投入“火线”,到处放起火来;以便利用“火线入盟”的分子,当做政治讹诈的资本,虚张声势。
这些利令智昏的人被主观愿望冲昏了头脑,真好像他们就要在这场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了,真好像他们的资本主义复辟的美梦就可以实现了。其实,在他们手里握着的不过是一支唐·吉诃德的早已折损了的长枪,那里抵挡得住人民时代的巨大的风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