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哈尔滨锅炉厂开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19
第1版()
专栏: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车轮滚滚向前
巨大的新型工厂不断兴建
我国电站锅炉制造史的新起点
哈尔滨锅炉厂开工
据新华社哈尔滨17日电 新华社记者孙若刚报道:在我国新兴的电站机组生产基地哈尔滨,一座规模宏伟的锅炉制造厂今天正式开工生产。这就是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新建的头一个现代化的锅炉厂。
这个厂将同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配合,向新建、扩建的电站供应全套的发电设备。这个厂开工生产以后,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不能制造中压、高压锅炉的落后局面。
今天,哈尔滨锅炉厂出现了节日的景象,厂区里红旗飘荡,人人欢欣鼓舞。上午八时半,国家验收委员会举行验收签字仪式。
下午,举行移交生产典礼大会。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郭伟人,苏联驻哈尔滨领事特列菲诺夫,电力工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鲍国宝,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崔健等都在会上讲话,赞扬了我国建成的第一个现代化的锅炉厂。
会上,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周子健代表黄敬部长向驻厂苏联专家巴特里盖也夫、格林别尔格发奖状。工厂还向苏联和国内帮助设计、建设这个工厂的单位、专家发奖旗和纪念章。
哈尔滨锅炉厂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分两期建成。第一期工程在1954年10月4日正式开工,1956年年底基本建成。按照国家原定建厂规划,这个厂在1957年开始试生产;但是由于建设工程进展较快,提前一年在1956年8月开始了试生产。到移交生产时统计,在十个多月的试生产期间,先后试制了每小时蒸汽蒸发量三十五吨、七十五吨、一百三十吨等三种规格的中压锅炉。试生产期间,工人们基本上掌握了中压锅炉的制造技术,为移交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哈尔滨锅炉厂首期工程移交生产以后,可以制造每小时蒸汽蒸发量一百三十吨以下的中型、中压电站锅炉。当一期工程达到设计能力时,每年能生产约三万吨重量的电站设备。用这些设备可以装备起一个发电能力近六十万瓩的火力发电站。
这个厂的二期扩建工程预计在1960年动工,1961年底完成。二期工程完成以后,不仅能够生产高压锅炉和船用锅炉,而且生产能力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倍多。
这个厂是苏联以最先进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的,并以头等的设备装备了这个工厂。巨大的卷板机可以卷厚达八十七公厘的钢板,各种弯管机可以弯直径三百七十七公厘的大钢管。最先进的电渣焊可以把一百五十公厘厚的钢板一次焊成。这项新技术在苏联工业中也是近两、三年才开始采用。因而,这个厂将是中国的主导锅炉厂,它有一个能够进行新型锅炉设计的专业设计处。这个厂的诞生,使我国的锅炉制造能力一跃而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水平。这是苏联政府和人民无私援助的结晶。
为了帮助中国建设第一个现代化的锅炉厂,苏联政府还派来了优秀的建筑、安装、生产准备等方面的专家。他们的帮助和指导,是哈尔滨锅炉厂顺利地建成并移交生产的重要因素。
今年,哈尔滨锅炉厂计划为国家生产出十三台中压电站锅炉。(附图片)
哈尔滨锅炉厂的工人们把汽泡钢板放在加热炉上准备加热
于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