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完成计划有把握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25
第4版()
专栏:

完成计划有把握吗?
本报评论员
1957年过去大半年了,离秋收也不过两三个月。每一个农业社都有必要把今年的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一下,看看: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计划已经实现了多少?有没有可能全部实现?根据目前的条件还能不能增添一些项目或数目?社里的开支有没有浪费的地方?还有没有资金可以用于争取更多增产?保证绝大多数社员增加收入有没有把握?如果有一部分社员可能减少收入应该怎样及早补救?
这样的检查很有好处,首先可以使人们心中有数。经过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好的,就再接再厉,争取超额完成计划;计划执行情况不好的,就找出原因,发动社员群众想办法挖潜力,努力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弥补过去执行计划中的不足,也还是来得及的。河北省涉县最近开展了“乡乡社社生产计划普遍大检查”,不但推动农业社积极增订了下半年的增产措施,而且大大提高了广大社员的增产信心和积极性。别的农业社也可以这样做。
有人以为,社员们最关心自己的工分,而不大关心社里的计划。错了。其实,社员们既关心自己的工分,也关心社里的计划。当农业社年初宣布社里的计划的时候,许多社员私下里也订了自己的小计划:根据社里宣布的每个劳动日的预计报酬,来计算计算自己全年能出多少工,可能有多少收入。有不少农业社还帮助各户社员订了一年的计划,逐项写在叫做“一年早知道”的表格上。社员们实际上是把社里的大计划同自己的小计划紧紧地连在一起看的。因此,离收获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社员们自然也就越来越关心社里的计划究竟能实现到什么程度。假如农业社的生产发生了什么变故(例如受灾),他们的心情就更容易波动。这时候,如果农业社不来检查计划,研究对策,社员们就会发生离心力,对农业社失望,自行寻找增加收入的出路。福建省尤溪县园溪乡农业社今春受灾,一百三十七亩小麦只完成计划产量的43%。有些社员愁全年生产计划不能实现,年终会减少收入,就出去搞自己的副业,留下的人生产劲头也不大;后来,园溪乡党支部和社管理委员研究补救前季减产损失的办法,经过同社员商量,决定每个劳动力平均增积七担肥料,增产八十斤粮食,全社一百零二个劳动力可以增产八千一百多斤粮食;要求各个生产队在完成包产计划之外扩种三万四千株甘薯,扩种八亩稷子;这三项共可增产一万二千九百多斤粮食,超过小麦减产部分五千多斤。这些增产措施受到全体社员的拥护。检查计划以后,全社增加了早稻的追肥;原计划不下底肥的三百九十八亩晚稻田,也下了一千四百多担底肥。社员们争取秋季大丰收的信心也增加了。
善于用积极而可靠的计划去鼓舞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去指导农业社的生产活动,这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今年许多农业社接受了去年计划增产指标过高的教训,生产计划一般都订得比较接近实际,这是好的。但是,计划不光是为了给人看的。不管多么好的计划,如果不使它经常同群众见面,让群众经常来检查,并且心中有数地去执行,它仍然会有落空的危险。希望各个农业社趁着现在争取田间增产还大有可为的时候,赶快把生产计划从抽屉里和柜子里拿出来,交给全社的干部和群众,发挥大家的智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地争取完满地实现计划和超额完成计划。曾经为各户社员制订了“一年早知道”表格的农业社,还应该把社里的计划的检查同各户的表格(即各户的小计划)的检查结合起来,这样会使这次检查得到更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