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杜勒斯在裁军问题上关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25
第5版()
专栏:

杜勒斯在裁军问题上关门
本报评论员
22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裁军问题发表了一篇演说。在这篇冗长的演说里,杜勒斯极力为西方在裁军谈判中的拖延策略辩护,并且在几个主要的实质问题上关上了大门。
首先,杜勒斯再一次重弹美国的“实力地位政策”的老调,并且大肆散布国际不信任的气氛,毫无根据地诬蔑苏联。在这种“冷战”锣鼓的掩护下,杜勒斯宣布了三大“行不通”。第一,仅仅信赖诺言行不通。所以美国“决不完全信赖纸上的诺言而改变我们的军事地位”。第二,保证废止核武器行不通。所以“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必须假定在战争中将会使用这些武器”。第三,准确地计算双方军力行不通。所以成比例裁减军备不可能。
大家知道,举行裁军谈判,本来是为了谋求逐步地达成协议,消除国际间的不信任,从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结束军备竞赛,实现全面裁军和彻底禁止一切核武器。但是,杜勒斯所表示的美国的基本态度,却等于是一口否定了进行裁军谈判的基础。照他的话说来,一切协议都不过是纸上空文,美国的军备政策不能改变,核武器决不能废除而且要容许使用,成比例裁军绝对办不到。
那末,还有什么可谈的呢?那末,美国还假惺惺地参加裁军谈判,岂不是在玩弄骗局么?
其实,美国玩的不仅只是骗局而已,它还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杜勒斯把裁军谈判中的问题分为两类:在上述的那些为了真正裁军而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上,他关起了大门。但是另一面也有一些他说是“可能做到的事”。
这一方面的是那些问题呢?杜勒斯一共列举了七项。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影响美国继续发展核武器和准备战争的表面让步。例如暂时停止核武器试验,但是停止期限只能是“十个月左右”,因为这是“不至于打乱我们(美国)现有的科学人员布置的一段时间”。另一种是以裁军为名,企图使美国取得军事上的利益的别有用心的诡计。例如,他要求监督可以投射核武器的远射程导弹的制造,而且特别提出洲际导弹。这含义很明显。美国在苏联周围建立有成串的军事基地,而苏联并没有到美国周围去同样建立进攻基地。这样禁止了远射程武器,对美国将大有好处。它可以放手发动侵略,而不必担心本土遭到反击。在视察问题上,杜勒斯提出要在北极圈地区开始,这将包括苏联的一大片重要地区,而美国本土和它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军事基地完全在外。至于大家关心的欧洲视察区,他就说需要长得多的时间来拟订了。
杜勒斯这一篇谈话,进一步地说明了美国在裁军谈判中是毫无取得协议的意愿的。从今年3月伦敦谈判开始以来,由于苏联的努力和世界舆论的压力,美国代表曾经被迫装出认真谈判的姿态。但是,越到紧要关头,美国就越闪烁其辞,规避协议。
“它提出各种惊人的、然而却是完全行不通的建议,力图把自己装成一副‘爱好和平’的样子。”这是杜勒斯用来污蔑苏联的一句话。实际上,这是最中肯不过的自我写照。
全世界的人民对于裁军谈判进展之慢已愈来愈感到不耐烦了。他们从谈判的具体进程中也愈来愈看清楚谁是在真诚谋求协议,而谁又是在故意进行拖延。苏联方面提出的一系列中肯而又切实的建议,已经为裁军的初步协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众的目光都注视着西方。于是,人们看到,在同美国勾结一气多方拖延协议之后,英国前几天忽然发表裁军问题白皮书,鼓吹谈判已取得“巨大的进展”。跟着杜勒斯也发表了这篇装腔作势的演说。其用意何在呢?不外是想欺骗舆论,推托责任。但是公众能够看得清楚,裁军的真正障碍,就是杜勒斯的演说所反映的西方在废除核武器、停止核试验和裁减军备这些关键问题上的关门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