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苏伊士战争内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26
第6版()
专栏:

苏伊士战争内幕
万峰
英、法、以色列对埃及的侵略,已经以失败而告终。在这场不体面的战争结束以后,伦敦和巴黎都出版了一些关于战争内幕的书。在伦敦出版的有“苏伊士之战”,作者是“新政治家与民族”周刊的副主编保尔·约翰逊。在巴黎出版的有布罗姆贝尔歇兄弟写的“远征埃及的秘密”。此外,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记者们,也发表了不少揭露内幕的报道。这些书籍和报道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英、法、以色列对埃及的侵略,是在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以后就立刻着手准备了的。
下面就是已经透露出来的英、法、以色列侵略埃及的内幕故事。
英、法在外交烟幕下准备侵略
在埃及宣布运河公司国有化的第二天,即1956年7月27日,法国外交部长比诺就同英国首相艾登通了一次长途电话。英法双方在电话中同意,必须从速采取果断的军事措施,推翻纳赛尔,拿回运河。双方都把这个共同的决定通知了各自的国防部。到了8月间,伦敦有一个叫做“铁拉宾”的机关开了张,这个机关就是英、法对埃及作战计划联合参谋部。
本来按侵略者的想法,越早动手越好,但军方因为没有准备,要求给他们两个月的时间。为了赢得时间,英、法便制造外交烟幕,来掩盖军事上的准备。这个烟幕就是伦敦会议和孟席斯使团的活动。军事准备进行得很秘密。在塞浦路斯的以司托克威尔将军为首的英国司令部,一开始给这次作战行动起了个代号,叫做“哈米尔卡”(古迦太基一位统帅的名字)。后来,又把它改名为“莫斯卡梯尔”(剑客)。英国在外交烟幕下大规模往地中海调兵遣将,表面上说是为了“演习”。法国也接连地往东地中海地区运兵。到了9月19日,伦敦会议已开完一个星期,军队、舰艇、飞机、大炮都已准备就绪。将军们已摆好架势,专候命令了,但政治家们还没有布置妥当。法国部长们急不可耐地向摩勒说:“我们什么时候下手?”他回答说:“别急,艾登答应我要等到圣诞节前才开始。”就这样,战争没有马上打起来,又推迟了一个多月。
以色列充当点火者
战争推迟的主要原因是,担任点火者角色的以色列还没有准备好。据意大利记者司弗查报道,英、法利用以色列来点火的阴谋,是在8月初英、美、法在第一次伦敦会议时由英国提出的。英、法都同意利用以、埃之间的纠纷,趁火打劫。他们计划先让以色列进攻埃及,打到运河区,英、法就根据1950年英、美、法三国宣言和1954年英埃协定出兵打进去。据说杜勒斯最初反对,但后来同意把它作为后备计划。
以色列大约从1956年8月初开始,便积极准备向埃及进攻。法、以军事当局频繁接触,并交换了军事情报。它们共同作出了入侵埃及的计划。以色列参谋军官驻在法国国防部,一直到战争开始的时候。外国武器大量运进以色列。10月14日,法国国防部长布歇—莫努里的得力助手托马从以色列军事情报处长比列斯处得知以色列决定在10月29日进攻埃及。第二天,法国参谋长沙里飞往伦敦,会见艾登,向他摊开了如下的作战计划:以色列先攻入西奈半岛,在西奈半岛上吸引并消灭埃军主力,接近运河区;英法则以“威胁运河”为借口在运河区登陆,迅速占领运河区和整个埃及。16日,艾登和劳埃德飞巴黎,在“马蒂侬”旅馆同法国总理、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密谈了五个小时,谈定了整个作战计划。
当时,以色列还有些动摇。法国百般给它打气。摩勒和比诺告诉本—古里安说,如果以色列能接受全部“剑客”作战计划,法国可以提供驱逐机及其它武器。据今年5月25日“伦敦新闻”透露,法国曾将“SS10”式的反坦克导弹给了以色列。10月22日,本—古里安偷偷地飞到巴黎,在军用机场上事先布置好的一所房子里,同摩勒举行了密谈,仔细商定了作战计划的细节,然后飞回特拉维夫。第二天,法国的空军就开到了以色列。10月27日,以色列总司令部的军官同法国军官举行了进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当天,英国驻以色列大使尼科尔斯同本—古里安作了长时间的谈话。在这以前,英国曾把它所掌握的全部有关埃及军事的情报交给了以色列。
侵略失败了
这样,10月29日晚上,“剑客”作战计划的第一部分,即以色列对埃及的入侵开始了。在这场入侵中,法国的海、空军直接参加了作战。数小时以后,即10月30日早晨,艾登召集内阁全体会议,当天摩勒、比诺也赶到了。下午四时(格林威治时间),英、法向埃及、以色列发出了最后通牒,要它们把军队撤到离运河区十哩以外。英、法还要求埃及“允许”他们占领塞得港、伊士美利亚和苏伊士。以色列很快就同意。埃及当然拒绝了这种侵犯主权的荒谬要求。10月31日,英、法便对埃及发动进攻。
可是,英、法的算盘没有打对,埃及没有上侵略者的当。它迅速地把主力从西奈半岛调到运河区一带,粉碎了英、法的乘虚而入的计划。由于埃及举国一致的英勇抗敌和世界和平力量的强大压力,这场侵略战争在11月6日就被扑灭了。
美国是同谋者
从已揭露的内幕来看,美国在这场侵略中扮演了同谋者的角色。所不同的是它有它的打算,尽量想搞得隐蔽些,并使英法的侵略为华尔街的利益服务。
在埃及把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杜勒斯非常恼火。如前所述,他对于英、法的整个侵略计划是完全知情的。从美国命令在埃及的美国侨民在10月28日以前撤退完毕,就可以看出美国对于发动侵略的日期都是知道的。但是当英、法在磨刀霍霍准备侵略时,杜勒斯唯恐过早玩火会给共和党在大选中丢掉政治资本,所以他不同意搞得太早。另一方面,美国又积极给英、法出主意,替它们的侵略计划打掩护。10月9日,杜勒斯打电话给艾登,说他有一项重要建议:成立运河使用国协会接管运河,以抵制埃及,而且说,美国对英、法的计划是支持的。艾登同法国商谈以后,在二十四小时内赶制了一个“协会”方案。他早已准备好的在12日议会中的演说,也不得不通篇改过。在英、法发动侵略以后,它们通过北大西洋公约集团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以“NATo”为标帜的飞机参加了这场侵略战争,就是明显的例子。1956年11月底,英国“每日电讯和晨邮报”就说:说穿了,没有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御体系,英、法就不敢在中近东采取行动。
杜勒斯在1956年9月26日记者招待会上谈到苏伊士运河问题时,曾经满有把握地说:“我不认为埃及有可能‘大获成功’。”当时,杜勒斯在大谈其经济压力时,心里是有数的。可是现在埃及居然大获成功了,杜勒斯的恼怒可想而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