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农民要正确对待留粮标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27
第4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农民要正确对待留粮标准
7月19日新湖南报以“和农民谈谈当前粮食情况”为题发表社论。社论就“农民留粮标准太低”以及“只管个人需要”等错误论点作了批判。
社论说,湖南省去年,农村的粮食销售量比遭受大水灾的1954年还要多,但农民中叫喊粮食不够的却为数不少。有些人说:现在的留粮标准太低了,每人留七、八百斤还差不多。个别的人甚至说:今年要等我们自己用够了、吃够了,再把粮食卖给国家。这种论调已经牵涉到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要不要的问题。
“现在的留粮标准太低了。”社论认为,这句话要看怎样说。由于我们国家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以致今天我们的生产力还相当落后,所以现在每人平均的口粮标准的确不高。但如果说,解放以后口粮标准比解放前低了,那是不对的。据湖南省统计局的调查,解放前的1936年是历史上生活资料消费量最高的一年,那一年我省农民平均每人消费的粮食是四百七十六斤,而解放后的1956年是遭受了近百年来未有的旱灾的一年,我省农民平均每人消费的粮食却是五百六十五斤。这怎么能够说比解放前还低呢?当然,这里所说的用粮数量显著提高的,是指广大的农民特别是贫农,至于地主、富农的用粮数量,与他们解放前的情况相比,自然是、也应该是降低了。
“每人留七、八百斤还差不多。”这句话如果把它当作农民要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一种愿望,那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拿粮食生产来说,解放几年来生产是在逐步发展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材料,七年来全国粮食产量增长了70%以上。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除去大豆)是二千一百六十二亿斤,全国平均每人只有粮食四百零八斤。195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除去大豆)约三千六百五十亿斤,全国平均每人有五百八十四斤。当然,这都是连同口粮、种子、饲料、工业用粮、出口粮等等在内的。这笔账一算,说明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情况还是不宽裕的;从每人平均用粮数量来说,湖南农民的用粮早已经接近于有的甚至超过了这个水平,根据目前粮食生产情况,消费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是应该满意了。社论指出要改善生活,多吃粮食,只有随着生产的发展慢慢地来,“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是办不到的。
“等我们自己吃够了用够了,再把粮食卖给国家。”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说这种话的人,也就是不要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了。试想想,国家不能掌握粮食,拿什么去搞建设呢?拿什么去支援城市、工矿区的人民呢?拿什么去支援受灾区的农民呢?总的一句话,拿什么去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又怎么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呢?实际上,这也就是要不要社会主义的问题。每个农民都要好好想一想。国家实行了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的目的,是在粮食还不宽裕的情况下,作合理的分配。不这样必然会使有的人吃得很饱,有的人饿着肚子;有的今年丰收吃得多,明年遭灾就饿饭;农村里的人有吃,城市里、工矿区的人没有吃;……归根结底,是物价飞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当然更谈不上什么建设。回忆一下解放前那种痛苦的日子,就不会讲那些“好了疮疤忘了痛”的话了。
社论要求那些“老鼠眼睛一寸光”的人,不要只看到眼前,只看到自己一家人,看不到将来,不去管国家的大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