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做思想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27
第4版()
专栏:

做思想工作
陕西省西乡县沙河乡在夏收分配中,发现社员对国家利益和合作化的优越性,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一些社员嫌留粮标准低,主张多分少扣少卖余粮;一些富裕中农看到社里的缺点,便对入社也动摇了;少数农民忘记旧社会的痛苦,对新社会要求过高,甚至看不到新社会的好处。党支部针对这种思想病症,组织了一百六十多人的一支宣传队伍,到处召开座谈会,登门访问,向社员作“三看”、“六比”的教育。
什么是“三看”呢?
一看工人阶级对农民的支援。他们组织农民由近到远的座谈,看到了工人支援农民的事实。民主社第四队二十六户,去年吃盐一千一百多斤,扯洋布三十七丈,买镰刀、锄头一百一十三件,还有化肥、农药等。大家还指出西镇路上跑的汽车,乡上装的电话,都是工人支援农民的东西。原来有人说:“没有农民生产,工人就得饿着肚子”。现在说法变啦:“我们是些近视眼,只看见自己的作用,看不见工人老大哥的伟大。”
二看国家对农民的帮助。民主社在座谈中算了一笔账,今年光国家贷款、救济等款就有一千七百多元,折合稻谷三万五千七百多斤。可是,夏季征购粮任务,才有一万五千斤。这么一算,社员们说:“国家对我们帮助多大啊!”
三看合作化的优越性。是不是入社不如出社呢?各社在座谈中也肯定了这个问题。民主社去年转成高级社后,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了,他们补修起七口塘,扩大灌溉面积一百二十多亩,光这一项就增产八万四千多斤粮。增产多,社员们都增加了收入,无依无靠的人也得到“五保”。大家谈到这些事实,谁也不再三心二意了。
什么是“六比”呢?一比社会制度,二比生产好坏,三比生活好坏,四比人口增加、人民消费的提高和生产赶不上需要,五比文化教育,六比干部作风。这“六比”都是跟解放前比,跟前几年比较。大家在比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生动具体事实,进一步认清国家和自己幸福生活的关系。贫农宋怀珍说:“旧社会是一恶、二霸、三敲、四打、五拉兵、六支夫、苛捐杂税,逼得人没活路。”谈到现在,大家总结起来说,“五有”——人民有自由,生产有地种,社会有秩序,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六没”——没剥削,没土匪,没烟鬼,没赌博,没苛捐杂税,没饿死人;“七好”——合作好,生产好,生活好,物价稳定好,干部好,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好。
经过“三看”、“六比”教育,全乡的情况完全变啦。不论是对社不满的人,或想多留少卖粮的人,都端正了对国家和社的认识。全乡五万斤征购粮食任务,各社表示要全部完成。(转载陕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