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面人郎的老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28
第4版()
专栏:

面人郎的老师
本报记者 胡道源
在北京街头上,有一个矮个儿、大鼻子的人,背着箱满街走。有时候他在庙会上,有时候就在街头巷尾,放下箱子,打开马扎,坐起来干活。孩子们见到了,就围起来,看着他。他从箱子里挑出一块和好的面,几搓几捏,就成为一个喜笑颜开的罗汉或是黄发垂鬓的寿星了。孩子们花上几个铜板,就可以买个来玩。有些做妈妈的,要他捏个小娃娃,叫他给娃娃穿身什么颜色的衣服,他就可以给她配上什么颜色来。要是多花几个钱,他还可以给你捏个姜太公钓鱼呢。
这已经是十几二十年以前的事了。不久前,他的邻居老太太跟我谈到这位捏面人的时候,就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年头,不知怎的都不见他了!”
在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上,我见到了这个捏面人的人。原来他凭借那套手艺,走遍了好几个大城市,现在已经在上海安家立户了。他的名字就叫赵阔明。
用面粉捏个玩意给孩子玩玩,谁也没想到要保存多久。有一次,一个外国商人买了很多回去,过了些日子,赵阔明就接到国外的来信,说是面人都裂了。怎样才能使面人经久不裂呢?赵阔明也像原先琢磨面人的形象一样,连梦里都在想办法。他想到绿豆制的粉条经久不裂,就在面里和些绿豆面;听见有人说是核桃油的粘性好,就买些核桃仁来榨油和面;见到胶水能够补好胶鞋的裂缝,鱼膘能够把两块木头粘在一起,牛油制的肥皂从不裂开,白腊炼的腊烛长久不变,他都一一买来试验,结果都没有成功。最后,他看见中药店里的丸药可以长期保存,就去问他们是用什么调匀的,这样花了五年功夫,才找到了能使面人不裂的蜂蜜。从这以后,他作的面人,就可以保存十几二十年不坏,成为一种可以长期摆设的艺术品了。
他捏的面人神采活现,楼台会、天河配、八仙过海、贵妃醉酒……,都像舞台上的一样。可是,在解放前,光靠这门手艺还不能吃饱穿暖。他被迫当过车站里的脚行,权贵人家的仆役。解放了,他的艺术才能得到发展。在齐齐哈尔、昂昂溪、四平街、锦州、沈阳等城市劳模大会或卫生展览会上,都有他的作品。到上海后,还为肃反展览会和交通展览会做过模型,在1955年到1956年就以制造面塑模型得过三次奖励。这样,他这门原来是用来给孩子玩的手艺,一变而成很好的宣传工具了。
他现在已经是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室的副主任。1956年8、9月间在伦敦展览会上轰动了观众的面人郎——郎绍安,就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徒弟。(附图片)
著名面人艺人赵阔明(左)、郎绍安(中)、汤子博在谈论捏面人的技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