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漫步平型关话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7-30
第3版()
专栏:

漫步平型关话旧
莎荫 郭洁
“……9月25日,我×××师(一一五师)主力即以机动、果敢、迅速、秘密的动作,予敌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以迎头痛击,歼敌三千余于平型关外……”这是1939年左权将军在“坚持华北抗战两年之八路军”一文中关于平型关大战的记载。今年,是这个伟大战役的二十周年了。最近,我们到那里作了一次短暂的访问。
乘汽车由塞上古城——大同出发,东行五小时,穿过险峻的恒山峡谷,越过拔海数千公尺的山岭,进入了唐河。沿着唐河弯弯曲曲的流水行进,当汽车驶进我们目的地——灵丘县蔡家峪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当晚,就有许多老年人和青年人和我们谈起了平型关大战的许多动人的事迹。
原来,平型关大捷给蔡家峪村的人民带来了很多好处。1937年9月,正是大秋作物成熟的季节。那年,莜麦长的不坏,可以算作一个好年景。可是,没等人们把成熟的庄稼收割回来,驻守灵丘的晋军(阎锡山的部队),一枪不发地把灵丘城让给了日本人,并且在溃退时到处抢劫。这个二百六十多户人家的村庄,在没有受到日寇欺侮以前,首先遭到了晋军溃兵的洗劫,农民们不得不含着眼泪、怀着仇恨,撇下家园、撇下满山遍野的好庄稼,扶老携幼地到附近大山里去逃命!
逃到山里的农民们,在绝望中挣扎着。一位叫李红槟的老汉回忆着当年的情形说:“那时候,真是没有个盼望了,蹲在沟里,哭的、气的,谁也没有个法儿!大家都说谁也救不了我们,可是连想也没想到:救命恩人很快就来了!”就是北上抗日的八路军。9月下旬,八路军一一五师到了平型关外,9月25日一清早,便在离蔡家峪五里多的桥沟里打了一个大胜仗,从蔡家峪过去的成群的日本兵、汽车、大炮一个也没有返回来,并且迫使从灵丘进攻山西的日寇,再也不敢从这里走了。这时,农民才从沟里跑出来,急急忙忙地收割了庄稼。
年轻人愿意听听过去的故事,而老年人也愿意谈谈过去的事,并且总是喜欢对这些往事加上自己的评语,再和眼前的事情比一比。在人们的记忆里,一一五师、三五九旅、教导队……这些和他们休戚与共、患难相处过的人民军队,帮助他们实行了减租减息,成立了抗日政权,创建了他们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生活。讲起这些,人们总是把最近的连续三个灾年和1939年的灾年相比。最近三年,由于雨水过多和雹灾,蔡家峪的年景只有三成到六成,可是家家有吃有穿,信用社存着二千多元存款,国家保证每人每年的必需口粮。去年和今年,还在这个村发出了四千四百多元救济款。可是1939年的大水灾,全村二百六十多户就有一半跑到张家口,二十多户人家卖老婆、卖儿女。有的人饿死了,留下的人每天吃的是莜麦皮、荞麦皮、谷皮和黄蒿籽……刚刚开春,所有的榆树皮就被吃光了。
第二天,我们离开蔡家峪村,到达小寨村。
我们在小寨村党的分支书记老李的帮助下,立刻找到了当年为平型关大战的八路军带路的李庭槐。李庭槐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很乐意给我们谈谈他见到的平型关大战。这时,窗外正是大雨,他就从“雨”开始回述往事:1937年9月24日,也是一个大雨天,李庭槐在和全村人一道往东南山逃跑时,在路上遇到了传说中的红军。他高兴极了,立刻带他们去侦察了地形。晚上,部队出发时缺少向导,他又和他的两个哥哥李庭椿、李焕文三人各领一路,冒雨向大战战场——离小寨一里路的关沟出发了。他们兄弟三人道路很熟,很快便把部队领入了阵地,战斗终于在25日清晨五时半打响了。我全线部队即以居高临下之势向敌人猛击,在连续十多个小时的战斗中,歼灭了三千多个敌人,击毁了一百多辆汽车和二百多辆大车,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附近山沟里的老乡们,听到我们打了大胜仗,都自动出来帮助军队清理战场。
平型关战斗以后,日寇并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为了保护进攻路线,他们在小寨安上了据点。但是经历了平型关战斗的小寨村人民,已经敢于和敌人斗争了。他们在八路军的帮助下,拔除了敌人的据点,全歼了据点里的日寇。从那以后,小寨人民就没有停止过抗日斗争,李庭槐也就担任了小寨村的第一任抗日村长。李庭槐告诉我们说:“敌人先后杀了我们村里的四十多个人,可是没有一个人暴露抗日的秘密。”
我们在小寨作了一次巡礼,发现这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好地方:“绿树村边合,青山谷外斜”,到处是花香鸟语,很难看出这就是当年遭过日寇洗劫的村庄;也看不出这里在最近三年内竟是年年遭受灾荒的重灾区。人们告诉我们,在最近两年内,全村有八对青年男女结婚了,一些早在二十年前流浪到口外的人也陆续回来了。小寨村的人民在争取自己美好生活的斗争中,也和二十年前的大战一样,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我们在小寨村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去访问当年大战的战场——桥沟。
桥沟确是一个伏击敌人的好地方。沟的位置在平型关外二十多里的地方,沟宽约两丈许,两边耸立着高十数丈的悬崖绝壁。我们试图在沟底找到一个可以隐蔽而不致被两壁看见的地方,结果完全失败了。我们穿过五里长沟,踏上老爷庙岭俯视沟底,一草一木都呈现在我们的脚下,无怪二十年前三千多个敌人被全歼灭在沟底!
离桥沟,东行五里就到了白崖台村。这个村子建设在面南的山坡上,村前有一条小河和一片宽敞的卵石河滩。1937年大战平型关的八路军就曾在这个河滩上休息、吃饭。
白崖台有八十一户人家,住着一百五十多间房,这都是最近几年政府帮助他们盖起来的,旧房都在平型关大战后被日寇烧毁了。
在这里,当年六十多个参加了平型关大战的人虽已所剩无几,但是他们的那些动人的战斗故事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却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在临近小河的一间房子边的树荫下,我们遇见了正在劳动的七十二岁的老农民于立有,这个朴素的农民向我们滔滔不绝地叙述了他当年为平型关大战服务的往事:他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为送伤员而跑上四五十里小路;也曾为过往的军队三番五次的做饭烧水。就在平型关大捷的第二天,正当他送伤员去的时候,日寇的溃兵冲进家杀害了他年老的母亲和中年的妻子。但是这个倔强的农民只是对着死难的亲属站了许久许久,然后咬着牙埋了亲人。仇恨使他坚决地投入反抗敌人的斗争,直到全国解放以后,他才安心又过他的家庭生活。去年他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把他列为五保户。可是他还劳动着,去年做了一百多个劳动日。他笑着向记者说:“过去的事,现在提起来说不完!”我们说:“那说说以后的吧!”他笑的更厉害了,说:“以后呀!好过了!不过咱是有些老了!”
这里的党支部书记曾槐,也是当年大战平型关的向导之一。现在,他是村里最老的共产党员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社长张守富,平型关大战那年刚刚十八岁,就在那年,他参加了民兵。在八年抗战中,他出生入死地配合部队进行抗日游击活动。他说:“从平型关大战我们这里就解放了,但是敌人不让我们安身,全村人大部住在东山的土窑里,这几年,国家帮助我们重建了家园。人们搬回来了,过去,去打敌人的时候,咱们没有害怕过,现在搞建设,的确有困难,农业社刚刚成立,就遇上灾年,不过,人们的劲头是足啦!今年,莜麦、大豆的收成是有把握了,我们正在争取谷子、高粮丰收,今年每亩地施肥量比去年多了一倍,想一亩地平均打八十一斤”。我们告诉他有许多人们都关心平型关人民灾后的生活,他爽朗地说:“请你们转告全国人民,生活在大战过日寇的平型关战场上的人民不会在天灾面前低头!”
我们离开平型关时,正是夕阳西下,满山遍野的大豆、莜麦、谷子在迎风摆动,四处传来人们的歌声和笑声。 (新华社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