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望城的生猪增加得特别快 农业部组织南方十三个省(市)部分农业干部参观后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09
第5版()
专栏:

为什么望城的生猪增加得特别快
农业部组织南方十三个省(市)部分农业干部参观后的报告
编者按:湖南省望城县委对养猪事业加强了具体领导,各经济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了正确的生产方针和政策,尽力解决了猪源和饲料问题。因此,这个县生猪发展很快,1955年全县养猪十四万四千头,平均每户一点三七头,1956年猪数达到三十九万八千多头,平均每户三点八头。1957年计划全年养猪五十三万头,到6月底已达四十八万多头,完成全年计划饲养数的90.63%。望城县发展生猪生产的经验是很好的。现将农业部组织南方十三个省(市)部分干部参观望城县养猪生产的报告发表于下,供各地参考。
为了学习望城县发展生猪的经验,我部曾组织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上海等十三个省(市)农业厅(局)及华中、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干部、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共九十五人,于4月上半月到望城县胜利(代表湖区)、西塘、翻身、洋湖(代表半丘陵、半湖区)、坪田(代表丘陵区)等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观,并听了中共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同志对全县养猪情况的介绍。大家一致感到望城县生猪发展的成绩是突出的。
养猪收入占稻谷产值的50%
望城县是一个半湖半丘陵地带,共有耕地七十二万多亩(绝大部分为水田),农户九万六千四百十一户,农业人口四十六万二千多人,平均每人有耕地一亩五分。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农民向来有养猪的习惯和经验。解放以来,历年生猪头数都有增加,但近两年来,增长速度更快。1956年养猪三十九万八千多头,比上年增加一点七六倍,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1941年十八万头的51.9%,全县平均每户养猪三点八头。(按:7月20日本报四版报道望城养猪每户平均已达七头多,有误。)全县生猪总产值为一千零二十六万元,相当稻谷产值的一半,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2.05%,按农户平均,养猪收入每户为一百零六元,每人折合二十二元。有些农业社养猪收入甚至超过稻谷收入。
由于生猪的发展,不但增加了人民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时减少了农业商品肥料投资,提高了粮食产量。1956年全县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稻谷总产量仍达三亿五千一百万斤,超过三定产量一千零四十八万斤,平均亩产五百四十四斤。由于肥料增加,还推进了农业改制工作。如双季稻在1956年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根据望城县委的总结和参观同志的讨论研究,认为望城县养猪的客观条件并不比南方其他省有什么特别优越,有些省的条件还比望城好。而这个县生猪生产发展这样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党委具体领导养猪事业
一、最突出的是县委真正重视和具体领导了生猪生产。他们首先从典型调查入手,深入总结了西塘社养猪积肥的经验,肯定了它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关键;从翻身社由1955年三头母猪起家,发展到二百三十二头猪的实事中,找出了自繁自养是解决猪源的最好办法;又具体的算了全县猪源账、种猪账、饲料账;还专门召开了六十九个农业社社长参加的养猪座谈会,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全县以增产粮食为中心,以发展生猪为重点,发展全面生产,多种经营,增加人民收入的方针。制定了1956年在1955年十四万四千头生猪的基础上,发展生猪四十五万头,每人养猪一头的计划,提出了“右手抓稻谷,左手抓生猪,栏里有猪,田里有肥”的口号,全党动员,人人动手,户户养猪,形成了全县群众性的养猪生产高潮。
层层建立了指导生猪生产的必要机构,充实了干部。县设立畜牧局,派一个县委委员任专职局长,指定乡总支副书记、乡妇女主任、农业社副社长、生产队副队长等专门领导生猪生产,乡设有家畜诊疗所,社设防疫员,加强防疫指导工作。现在全县畜牧局系统即有专职干部一百人。为了吸取经验,县委书记还亲自动手,并派出干部驻在不同条件的农业社进行重点培养示范,以推动全面生猪生产工作。
在思想教育方面,强调各部门必须一切为生产服务,动员教育党团员、妇联会员将发展生猪列为经常的政治任务之一,树立了广大群众养猪劳动光荣的思想。各个经济部门密切配合
二、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各个经济部门都明确以有利于生产为中心,来安排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作到了生猪生产、收购和饲料供应工作紧密配合,畜牧局和食品公司更在生猪工作上打成了一片。粮食、供销合作部门改变了经营饲料怕麻烦、怕赔钱的思想,加强了饲料供应工作,还帮助群众恢复了湘粉加工磨子。特别是食品公司改变了压级压价,考槽扣秤,强迫收购群众未育肥的生猪等作法,实行了产销结合,购销服从生产的作法。农民完成国家派购任务以外的肥猪,允许自宰、自食,自宰分食,自宰出售或卖给国家。对派购户、养公母猪户优先供应肉、油八斤。
贯彻“私有、私养、公助”方针
三、认真贯彻了“私有、私养、公助”为主的方针,同时从稳步发展集体养猪中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望城县1956年春季大量发展生猪的过程中,开始认为集体养猪场面大,容易显示优越性,提出“依靠农业社集体养猪,兼顾社员私养”的方针,曾走过一段弯路,由于当时饲料、资金、设备都不足,干部缺乏经验,曾把大批社员私养猪赶到社里集体养起来,并动员社员腾出许多房子做猪舍,当时社员养猪相对减少了,空栏户增多了,加上管理不当,猪长的慢、死的多、开支大、收入少,没有把猪养好。
为发展私人养猪,县委曾全面地分析研究了空栏户的情况,特别注意帮助贫困户解决养猪的困难。1956年统计全县共有空栏户二万一千多户,占总农户的22.5%,这些大都是困难户。因此,县委即组织力量深入到社、到队、到户,算细账,挖掘养猪潜力,按户排队摸底,逐社、逐队、逐户制定养猪计划,发动亲邻相帮,群众互助互济,结合农业社贷猪、国家贷款帮助,认真执行三定留粮政策,以合理价格收购猪粪,利用休闲地种饲料及拨给饲料地等多种办法,逐步解决了贫困户猪源、资金、设备、饲料等困难。由此,全县养猪户达到94.5%。
集体养猪方面,到1956年底全县四百三十九个农业社中有三百三十三个社集体养猪共二万二千多头。集体养猪社一般都赚了钱。集体养猪的初步经验是:(1)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设备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破庙、破祠堂等改建猪栏为主,节省了投资。(2)建立巩固的饲料基地(种植饲料,集体经营粮食加工作坊)获得充足的廉价饲料,降低了成本。(3)加强防疫,减少了死亡损失。(4)实行定额管理,按产记酬,刺激了养猪员的积极性。在经营方式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采取了:(1)设大场全部集中饲养。(2)分散包给生产队养。(3)公有猪,公设备包给户养——青饲料由社里给地,由户种植。
以上三种形式中,大家认为目前以第二种形式比较好。好处是能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社里不需要多投资,就近拨给饲料地,运送肥料,防疫与管理都方便,节省劳力。
集体养猪收入多,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可以增加公共积累,巩固农业社,采取先进技术,改良品种,带动群众养猪。根据望城县的经验,只要具有资金设备,饲料技术力量和领导骨干,农业社是可以稳步发展集体养猪的。
解决猪源、饲料、防疫问题
四、在指导生猪生产中,望城县抓住了解决猪源、饲料及疫病防治等问题的重要环节:
(1)实行自繁自养。该县1956年初仅有母猪九千一百多头,公猪一百零二头,经过算账,必须到4月母猪发展到四万头,公猪一千头,这样才能达到一人一猪的要求,遂发动农业社制定了选留种猪计划,仔猪缺乏的地区,把新生的小母猪全部留作母猪。在猪源满足以后,再进行选优去劣,推广双配和复配,全面开展了保胎、保产、保成活、保肥育的运动。到4月底根本上解决了仔猪不足的困难。
(2)解决养猪饲料。在大量发展生猪的同时,就注意到全年饲料的安排,明确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就地解决养猪饲料的方针。经过调查研究,养一头一百七十斤重的肥猪,从小到大约需青饲料二千五百到三千斤,精料(折杂粮)三百斤左右。根据这个标准,发动农业社和社员按照自己养猪的计划,制定饲料生产供应计划,挖掘饲料潜力,充分利用山上和地里的野菜、野草、树叶子,湖塘里的水生植物。在夏天把喂不完的青饲料青贮起来。秋天将红薯藤等干贮起来。组织了稻谷就地加工,磨制湘粉。1956年在三定留粮中(平均每人口粮稻谷五百斤),按人口每人留猪粮二十斤,公、母猪每头另留补助粮五十斤,每生一头小猪由粮食供应点发给补助粮六斤十二两。1957年除了自留地以外,又给每头猪留一分饲料地种高产饲料作物,加上家里的糠碎和国家供应部分商品饲料,一般五口之家的农户,常年可以养猪两头。此外,还引种了水浮莲(每亩塘可产十七万斤),开垦小片荒地,利用土地休闲季节,借给社员种一季饲料作物,基本上解决了生猪大发展中饲料紧张的困难。特别是留饲料地是迅速的发展生猪的可靠保证,而且对增产粮食极为有利。根据当地许多老农的经验,每头猪可积粪尿三十五至四十担,可增产相当数量的稻谷,足够一头猪消耗的全部精料。许多养猪多的农业社,都没有因留了饲料地而影响粮食产量。
(3)开展群众性的猪疫防治工作:望城县过去猪疫较严重,死亡率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6年训练了新、老兽医五百六十多人,以乡或联乡建立了家畜诊疗所,不少农业社由社统一包方,包方费先由农业社代付,在决算分配时统一扣回。
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感到望城县在生猪大量发展中,也还存在和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同时是南方各省共同存在而极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生猪大量发展后,精料更加紧张,但是另一方面,大量可以代替精料的紫云英、苕子等绿肥作物,仍大部直接翻在田里作肥料,没有利用作饲料,这是很可惜的。绿肥作物蛋白质含量比糠麸还高,营养成分好,大约一斤半紫云英干草的营养价值可以抵一斤麸皮。南方各省1957年绿肥栽培面积约有五千八百多万亩,如果每亩割取四百斤绿肥作物作饲料,可收取四十六亿九千万斤紫云英干草,共可抵三十一亿二千六百万斤的麸皮,可以代替七百八十一万多头猪所需的麸皮精料,不仅可缓和饲料困难,也可减轻粮食紧张的压力。在喂用方法上,也还需要研究改进,如将白菜、萝卜等煮熟后喂猪,这样既降低了营养成分,又浪费了燃料(每头猪饲料的燃料费约需三元)、人力,最好说服群众直接洗净青喂或加热消毒后喂用。如能大量推广青贮,还可长期利用,解决冬春饲料缺乏的困难,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应该加以重视。
第二,目前猪源已经解决,仔猪且有剩余,但近亲繁殖多,公、母猪大多配种过早,以致产仔率低,品质退化,今后应该注意选优去劣,提倡农业社定期交换种公猪。县种猪场应大量繁殖优良种公、母猪,帮助农业社和社员进行生猪经济杂交。
第三,进一步培养技术力量,提高猪疫防治工作。1956年全县死猪三万一千多头,死亡率8%,损失很大。现有兽医多因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生猪大量发展后,仅依靠开展白猪栏运动和打防疫针是不够的。应该对他们有计划的分批训练提高。同时防疫报酬问题应该合理解决,受过训的防疫员,现有半数以上改行转业的问题也应注意纠正,力使在短期内消灭猪瘟、猪丹毒等疫病。
这次参观是成功的。望城县1956年末平均每二点九亩地养一头猪,按全年饲养量平均一点八亩地一头,南方其他各地自然条件一般不比望城坏,如果搞得好,逐步做到平均每四亩地养一头猪是可能的。南方十三个省(市)共有耕地六亿八千七百多万亩,粗略计算,可以养猪一亿七千多万头,比1956年末存栏七千二百多万头,增加一点三六倍多。这说明养猪潜力是很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