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名优之死”“潘金莲” 令人长忆“鱼龙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10
第8版()
专栏:舞台和银幕

“名优之死”“潘金莲”
令人长忆“鱼龙会”
自春柳社算起,话剧在中国发展已整五十年了。为纪念话剧运动五十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8月10日起演出南国社“鱼龙会”上“名优之死”和“潘金莲”两个名剧。
“南国社”是1925年田汉同志主持的“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成立而简称“南国社”。1927年田汉主办上海艺术大学,开了一星期艺术“鱼龙会”,在“小舞台”(可容百人左右的教室)上演出了不少名剧,于话剧运动培养人才和理论探讨,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话剧演员同戏曲演员同台演出,并常以文艺座谈会方式对“新、旧剧之得失”和“新话剧与旧话剧”(文明戏)的发展展开争论。田汉停办艺大后领导南国社在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巡回演出,因国民党反动统治迫害而被迫解散,后另组剧社继续奋斗。北京人艺选择这两出名剧演出,是富有极大的历史纪念意义的。
“名优之死”是田汉摆脱浪漫主义,以现实主义向旧社会发出的一声巨响。作者以单纯朴素的风格、严谨的布局和精练的语言,真实的塑造了人物性格,而在艺术胜利还是金钱与势力胜利的问题上,形象地揭示出腐朽势力于艺术和艺人腐蚀和扼杀的悲剧命运,有力的抨击了旧社会,正告艺人们对恶毒“捧场”的劣绅以警惕。
“潘金莲”是自春柳社起五十年如一日的老戏剧家欧阳予倩,以新的历史观点所写的五幕古装话剧。在“鱼龙会”上演出时作者扮演潘金莲,周信芳扮演武松,演后画家徐悲鸿评谓:“翻数百年之陈案,揭美人之隐衷。入情入理,壮快淋漓。不愧杰作”。 (冬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