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河北南和县层层深入讲透道理 大辩论扭转征购滞缓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11
第1版()
专栏:

河北南和县层层深入讲透道理
大辩论扭转征购滞缓局面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消息:在今年夏季征购工作中,河北省南和县针对有些农民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不少干部的右倾情绪和强迫命令的作风,发动农民进行了一次社会主义大辩论。这次辩论迅速扭转了夏季征购工作迟迟不前的局面,顺利地完成了征购任务。到7月中旬,全县征购入库的小麦即达一千三百二十多万斤。
统一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
向群众展开宣传教育工作
当小麦征购任务公布以后,不少群众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国家统购太多了,留的消费指标太少了”。这时候,一些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乘机进行挑拨和煽动,说什么“国家有权购咱的粮食,咱就有权不生产”;“国家想多购,咱就多瞒产”。拥护统购统销政策的干部和群众,竟受到讽刺和打击。一时农村中邪气上升,正气不能抬头,粮食征购工作迟迟不前。
面对这种思想混乱的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表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国家就是购的多,给群众留的少了,感到自己没有什么道理去说服群众。他们甚至同情群众瞒产、私分等错误行动,表现了严重的右倾情绪。与此相反,有些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认为群众的意见都是错误的,不愿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为要完成征购任务就得硬来。除以上两种“左”的和右的态度以外,阎里、三思、三召、史召等乡的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他们深入了解和分析群众的思想情绪,向群众进行了正面教育,展开争辩,最后弄清了是非。
南和县委总结了以上三种态度和作法,并发动干部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干部们的认识统一了。大家认识到只有积极地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才是最正确的道路。因此,全县决定在夏季征购工作中,开展一次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6月中旬开始,全县共计组织各级负责干部和报告员四十六人,向全县70%以上的人口作了二百三十七次报告。全县并训练了党员、团员、宣传员一万六千零十二人,向群众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各乡、各社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辩论会。通过大辩论,全县政治面貌大为改观。群众中对粮食征购工作的不满言论大大减少了。坏分子的挑拨煽动言行受到了打击。十多天中征购入库的夏粮即达一千多万斤。
回忆对比新旧社会的生活
算清统购统销的几笔细账
各地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时,第一步是干部和群众一起充分地讲道理。主要是讨论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的好处。三召乡的干部和农民进行了回忆和对比。他们对比了1943年和1956年受灾后的情形。他们想到1943年无吃无穿、粮价物价飞涨、卖儿卖女、逃荒在外的悲惨生活,而1956年灾后生活安定,冬小麦获得了大丰收。经过对比,大家都认识到了如果没有合作化、没有统购统销,去年的灾荒是无法度过的。阎里乡发动群众算清了几笔账。从去年秋天到麦收前,国家供应了全乡二百二十九万多斤粮食,今年只统购了五十二万七千斤;同时国家还发放了各种贷款和救济款十五万多元。今年夏季小麦总产量是二百八十六万三千斤,除征购一百一十万零九千斤外,全乡还留粮一百七十多万斤。由于算清了账,大家认识到统购统销的好处,全乡很快完成了征购任务。
统购数字不比过去大
留粮标准也不能说低
对统购统销的基本问题初步辩明以后,各地第二步是通过辩论澄清群众中的模糊思想,弄清是非。例如,有些群众认为“统购统销好是好,就是购的多”。他们不了解国家掌握必要数量粮食的重要意义。三思乡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有人说:“国家征购的数字比过去并不多,咱们是光看见国家拿走就红眼。”三思农业社社员薛小得说:“几年来就是去年征购的少一点。正因为如此,粮食才跑到私商小贩手里,光咱村卖挂面就用了几千斤小麦。因此到了春天,一些真正的缺粮户闹粮食紧张,给国家和群众造成了不少困难。看来还是粮食掌握在国家手里好。”又如有些人认为留粮指标低。这个问题在城关乡展开了讨论。一个贫农说:过去粮食多的是地主、富农和富裕中农,下中农和贫农一般从麦收吃不到秋收。现在留这些,我觉得比那时生活好多了。三思村有的群众说:“吃饭穿衣论家当,咱们留粮多少,得看咱们国家的底子。大家都想多留点,可也得看看国家的困难。想多留粮,非得多生产不行。”
瞒产对国家和自己都不利
要多留多分只有发展生产
澄清了上面的模糊思想以后,农民们批判了隐瞒产量的错误做法。他们认识到瞒产不仅对国家不利,对自己也不利。产量报不实就不能正确地实现按劳取酬的原则,瞒产只是少数人沾光,多数人吃亏。特别是劳动好工分多的社员更担心瞒产使自己吃亏。弄清这个是非后,许多干部和群众自动地揭露出许多瞒产的事实。据郝桥、宋庄、三思等六个村不完全统计,即揭发瞒产十六万多斤。
讲透道理和弄清是非以后,全县各乡一面组织群众完成交售任务,一面向群众指明解决国家需要和农民要求多留多分之间的矛盾的正确途径:要想多留多分,只有发展生产。各地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批驳了埋怨国家和干部的错误思想。许多人认识到:现在分的少,一不怨国家,二不怨干部,就怨生产的少。现在,全县农民生产情绪高涨,各乡、社都制定了生产计划,开展了夺红旗的生产竞赛。农民们提出:“争取秋季大丰收,既要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又要多生产、多分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