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沙兰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12
第6版()
专栏:东欧风物

沙兰达
范承祚
沿爱奥尼亚海岸南行,经过四季如春的希玛拉,就到了阿尔巴尼亚南部的这座小城。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夕阳的余晖给青山和大海环抱着的沙兰达镀上了一层玫瑰色采,使她显得分外美丽。
沙兰达是她现在的名字。索古王朝的暴君曾将她命名为“索佳”,即索古的别墅之意。意大利法西斯占领期间,墨索里尼曾把她改名为“爱达”,以纪念她的女儿。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英帝国主义者的军队曾打算在沙兰达强行登陆,企图从累年血战的阿尔巴尼亚人民手中夺取胜利果实,但是在沙兰达和全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坚决反抗下,终于被迫退去。一位海员指着一条混凝土砌的海滨走廊对我说:“阿尔巴尼亚人民解放军当时曾在这里放过一排大炮。”
战时曾受德意法西斯严重破坏的沙兰达,用崭新的面貌迎接了中国客人。走进城市,顿时感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新建的房舍,正在修整的宽广街道,正在扩建的港口……。全城居民不过三千人,但她却有碾米、榨油等轻工业和其他手工业,有专供国内外游客居住的漂亮的旅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这里建起了工厂、医院、俱乐部、托儿所、文化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将有下水道、人造冰场、新的电影院和休养所修建起来。
夜晚月光如水,泛舟在平静的海波上,令人心旷神怡。迷人的景色使游船上的人们都浸沉在沉默里。突然,从越瓦里(沙兰达附近的一个渔场)满载而归的渔艇打破了夜晚的静寂,渔歌在海面上荡漾……
从爱奥尼亚海到中国的海岸是多么遥远啊,但是沙兰达人的友情使我们忘记了地理上的距离。沙兰达附近别尔拉斯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年命名为“阿中友谊农业合作社”。一位沙兰达青年曾在他寄给中国留学生的明信片上写道:“从扬子江岸到爱奥尼亚海滨,我们两国人民心连着心。”(附图片)
沙兰达海滨之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