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省委书记刘俊秀等对本报记者谈: 江西粮食增产和征购任务可以完成 关键在于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14
第1版()
专栏:

省委书记刘俊秀等对本报记者谈:
江西粮食增产和征购任务可以完成
关键在于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问题
本报庐山13日电 记者李连斌报道:7月26日以来,江西各地普降喜雨。除少数县外,入夏以来的旱象已完全或基本消除。目前,全省一千八百二十万亩早稻的收割工作基本结束,近七百六十万亩中稻也将收割,广大农民正集中全力抢收早稻和中稻,抢种晚稻和其他秋季作物,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1957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与此同时,各级领导机关和绝大多数干部以及广大农民还在积极进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各项准备工作。许多地方已提前向国家预交公粮和预售余粮。
今年,江西省一度旱象较重。入夏以来,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富裕农民,由于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作祟,普遍夸大灾情,压低产量。他们想多留粮食,少卖粮食给国家。相当一部分乡社干部因为存在片面的群众观点,也盲目地跟着群众夸大夏季灾情,少报产量。甚至某些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也随声附和。
8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和副省长邓洪、省委农村工作部长王大川、农业厅副厅长盛朴等同志向记者谈到了江西省今年的粮食生产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全省下了这场雨,今年粮食增产是可以肯定的,今年的征粮购粮任务也可以完成。刘俊秀同志说:“历年来每到征粮购粮的时候,都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和干部,甚至包括县级以上某些领导干部夸大灾情,压低产量。这种现象几乎成为一种规律。其目的不外乎是想减少些购粮任务,多留点口粮。但江西省解放以来,七年中粮食的实际产量,不论丰年、平年或灾年,都稳定在上一个年度的基础上,达到保产、少有增产或丰产。”他列举了七年来的增产数字说明:从1950年算到1956年,七年中共增产粮食五十二亿五千万斤,增产67.8%,平均每年增产粮食七亿五千万斤。随着粮食生产的逐年增加,群众留粮也有所增加,如以1950年留粮为一百,1956年则为一百三十。刘俊秀说:“粮食增产不仅保证了全省人民的口粮、种子和饲料的供应,而且保证了国家给予江西省的粮食外调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市场物价的稳定。”他说,江西省外调大米逐年增加。从1950年到1956年七年中,共调出大米五十三亿二千二百多万斤。
在谈到今年粮食生产的情况时,刘俊秀同志等对增产的可能算了一笔账,认为早稻增产加上中稻产量以及大小麦等春收作物,共八十六亿斤粮食到手已有把握。他们认为,如果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下一次到两次(每次五十到八十公厘)较充足的雨,并作好补苗、育苗锄草、追肥、耘田等田间管理工作,就可以争取晚稻丰收。全省粮食(按稻谷计)总产量可以达到一百四十亿斤左右,比去年增产十亿斤。
根据对增产的可能情况的分析,今年江西省的征粮购粮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刘俊秀认为对于一部分群众和干部夸大灾情压低产量的恶劣的思想作风不应该迁就姑息,而应进行深入的教育和适当的批评。经过说服教育明确是非关系和利害关系之后,相信凡有这种错误思想的人,绝大多数就会很快地改正过来。但对于那些坚持错误不改的人,不论干部和群众都应进行严肃的斗争。他接着说:“为了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更主要的办法是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派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实地参加生产,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材料,摸清实际产量,用生动的事实批驳那些故意夸大灾情、压低产量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右倾思想。对故意破坏粮食统购统销的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应给以严厉的打击与制裁。”
最后他肯定地说:“江西省要保证完成今年粮食增产计划和粮食统购统销任务,基本关键是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地深入地开展一个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结合反右派斗争批判某些干部和群众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以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觉悟,解决思想问题。同时应抓紧时机再接再厉大力搞好秋季生产,并在搞好生产的基础上,来保证粮食统购统销任务的顺利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