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共同的语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14
第6版()
专栏:印度通讯

共同的语言
高梁
当印度著名女舞蹈家拉赫曼在1955年随印度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时,无论是印度朋友,或者是接待她的中国同志,都不知道她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回到印度后不久,她生了一个男孩。去年,我同一些中国艺术家到她的家中作客。他们夫妇俩欢喜地把这个孩子抱来给大家看,笑着说:“这是半个中国人啊。”今年初,我在一次招待会上又遇见拉赫曼,她兴奋地告诉我:她的孩子已经会说“潘查希拉”(五项原则)和“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度中国是兄弟)了。
的确,在印度,“潘查希拉”、“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已经成为许多婴儿初学语言时的普通语汇,成为到处飘扬的歌声,成为人们的共同语言了。
当一个中国人在印度的城镇和乡村的街道上行走时,他有时会遇到成群的印度儿童,瞪着又圆又黑的眼睛,一股劲地喊:“印地秦尼巴依巴依”!“潘查希拉金达巴”!(五项原则万岁)
在学校里,在群众集会上,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歌声:“我们彼此团结一致,永远永远不分离,啊,啊,友好的歌声四处起,印中人民是兄弟!”
谈起“潘查希拉”,这里的人们就常常联想起中国总理前后两次访问印度和他同尼赫鲁总理会谈时的情形。从德里巴兰机场到市中心去的一段宽阔的柏油道路,已经被政府命名为“潘查希拉之路”。在三年前,当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访问印度时,他曾同尼赫鲁总理一起乘着敞篷汽车从这条大路上经过。
在5月的一个闷热的黄昏,我在老德里红堡前的广场上散步,一位头裹红巾、胸前垂着银灰色胡须的锡克族小贩辛格,端着一杯印度土制的冰激凌走到我的面前。他极力向我解释说,他并不是要作生意,而是要中国友人尝一杯冰激凌。他说,二十多年前,他在上海住过,亲眼看到过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欺压侮辱。后来,当他回到印度时,更深刻地感到印度人遭受到更坏的命运。从此,他心里常常想,什么时候印度人和中国人才再不那样可怜地受气,什么时候两国人民才能够联合起来,赶掉外国统治者。我问他,现在这种愿望是不是得到实现了呢?他精神倍增地笑着说:“得到啦,得到啦!如今再没有外国人敢欺侮我们啦!”他指着红堡那边说:“三年前,在那边举行了欢迎中国总理的群众大会。当我在路边看到两国总理并肩站在敞篷汽车上向人群挥手的时候,我就深深地有了这样的感觉。”
生活在印度,你会遇到许多慈祥温柔的印度母亲,她们像爱自己的儿女那样地爱着你。从她们的慈祥的言语和态度中,你可以领会到由她们所养育的印度人民有着多么淳朴敦厚的感情。使我最难忘记的,是我在印度北方省宗教圣地哈德瓦遇到的一位印度母亲。在这个城镇举行的一次印中友好群众大会上,我们几个中国客人被主人请上了讲台,一一地介绍给群众。这时,一位老母亲走向台前,把我叫下去。她用破旧的纱丽擦了擦几乎完全失明的眼睛,长久地凝视着我的面孔。她那灰色的眼睛,额前的皱纹,使我感到,在过去的艰辛的岁月里和殖民主义压迫下,她尝受了多少生活的苦痛和辛酸。她双眼含着泪水,看着我说:“我的眼睛不好了,让我在近处好好地看看你。中国人是多么善良,这么友好。中国人跟我们多么亲近……”
在这个恒河边的小城镇,人们把我们叫作“来自黄河的人”。一位青年,把在河岸上拣起的彩色的石子,用布袋装起送给我们。他告诉我:请永远记着住在这里的人,永远记着这恒河边的友情。
为什么印度人对中国人有着这样诚挚和淳朴的感情呢?当我把这个问题向一位印度友人提起时,他回答说:“要讲清这种道理,就需要写一整本书。”但他接着又说:“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就是,对友好的中国人,我们从心眼里就有这样感觉。”
今年4月间,德里市的电影院演出了影片“柯棣华大夫”。这位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都很熟悉的大孟买市人民的儿子,在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日子里,为印中人民的伟大友谊立下了不朽的里程碑。影片告诉我们,当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中国,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尼赫鲁在孟买的群众大会上号召印度人民在道义上和人力物力上支援中国。当时,年青的印度共产党员柯棣华在大会上第一个报了名,参加了支援中国的医疗队。柯棣华没有辜负他的祖国的嘱托。他无限地忠实于印中人民的友谊。他没能回到他的祖国,因为他为了治疗一个八路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作了试验,牺牲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了。
柯棣华是印中两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共同意志的象征。当我看到一些观众看完了这部影片而流泪的时候,当我读完他的朋友为纪念他的一生而写的“他永未归来”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胸,被激情的巨浪充塞。我再找不到任何语言能说明我的激动的心情。
印度人民深切地知道,印中两国之间几千年来连绵不绝的友好的联系,在世界历史中,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史上,树立了辉煌的榜样。两国人民,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如今,他们都从殖民主义的枷锁解放出来,在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的斗争中,他们的友情正在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巩固。
印度人民怀着欢欣激动的心情纪念了“潘查希拉”宣言发表的三周年。国大党“经济评论”的主编马拉维亚曾对我这样说:“三年了,这是多么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年。世界上两个最古老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无穷的伟大智慧的国家,在潘查希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友好关系。他们以模范的行动,推动着世界走向和平。”印中友好协会主席森德拉尔老人参加科伦坡世界和平理事会回来以后,一看到我就异常兴奋地说:“在这次和平大会上,几乎所有代表都在演说中谈到潘查希拉。潘查希拉同和平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了。它不仅是印度的语言,不仅是中国的语言,而且是世界上共同的语言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