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阅读
  • 0回复

文学的红日东升的时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18
第8版()
专栏:

文学的红日东升的时代
温俊权
解放以来,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党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事实,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有人说,文艺战线上不是这样,而是新人寥落,没有什么成绩。但这是抹杀事实的说法,不值一驳的。
在1956年3月,北京召开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青年作者达四百人之多。据我所知,这四百人当中,没有几个人在旧社会发表过文章的。难道这不是党培养出来的新人吗?在1956年出版的青年文学创作选集,也展示了这个成就。有五十名青年作者的作品被选入了选集,其中绝大部分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是有一定水平的,在旧社会里有过这样的事情吗?就拿我们鞍山来说吧,在旧社会里,我们工人还谈得到什么文艺呢?但是现在,每年一次的职工文艺会演,总有数百个节目参加。很多工人在旧社会都没看过戏,今天却成了群众爱戴的业余演员。现在鞍山职工中,已拥有一百余名业余作者,其中具有一定创作水平的不下五十人,他们绝大部分是工人。这样的事情在旧社会怎么能想像呢?这不归功于党的领导,又能归功于谁呢?
我是一个业余作者,几年来写了二十来篇短篇小说,两个独幕剧本,还有一些演唱材料。虽然我写的很不好,但是我一直受到鼓励,去年还被吸收为沈阳作协分会的会员。几年来,使我深深的感到,党在培养文艺战线上的新人,是无微不至,倾尽心血的。只有党才能使我们文艺事业繁荣起来。
在旧社会里,我是一个铁路工人。读了六年书,做了六年工。解放当时,我连一封信都写不通顺。后来,我读了几本小说,对文学产生了爱好,也有把自己的生活写出来的念头。但是,我懂什么呢?难道只凭愿望就能写出文学作品吗?想到这里,我不能不由衷的感谢党,没有党我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学习机会,得到这么多的帮助。我的文学创作,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每一步都有人扶着我。从1953年开始,我便参加了沈阳作协分会举办的业余文学讲习班学习,然后又参加了沈阳分会举办的业余文学研究小组。1955年以后,我们鞍山也举办了业余文学讲习班和业余文学研究小组。我现在就在业余文学小组学习。作家草明、于敏同志是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课,帮助我们改稿,关心我们在创作上所遇到的问题。除此以外,凡到鞍山来过的作家,几乎都给我们讲过课。他们把宝贵的经验告诉我们,有益的知识告诉我们,还给了我们诚挚的爱护,深切的关怀。如果不在今天,而是在旧社会,在梦里能遇到这样的事情吗?
是的,我们还没有出现李白、杜甫那样伟大的诗人,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的不朽的作品出现的还不多。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曹雪芹写他落生的家庭和停滞了数百年的社会,还花费了十年的血和泪;水浒传从传说到写成作品何止是数十年?历史将作出鉴定,我们的时代,不仅是工农业的春天,也是文学的红日东升的早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