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一个别有用心的“代书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19
第2版()
专栏:

一个别有用心的“代书处”
新华社记者 陈健
6月6日,在河南省税务局大楼的走廊里,突然出现了一张极其醒目的用黄纸写的布告,上面写着:“为了帮助党整风,开展大字报活动,如有能说事实,但不能写的同志,愿将你们的意见贴出来,可找董发祥、张炳钱、刘文俊代写”。下边签署“民革支部”。张贴这张布告的浆糊还未干,这三位自愿担任“代书”工作的人,便急急忙忙、鬼鬼祟祟地分别在很多宿舍和办公室里活动“代书”了。两天内,他们“代书”和自编了一百多张大字报,把税务局大楼走廊两边贴得密密层层,看不见粉墙。这些大字报谩骂和攻击了局里所有的局长和科长。
据揭露出来的材料,当时税务局的大字报全部被这个“代书处”所垄断。“代书处”所写的大字报中,有很多是他们自己的谬论,他们甚至写成大字报后,再“动员”别人签名;其他替人“代书”的大字报,也往往歪曲了本人原来的意见,或者添油加醋地渗入他们自己的反动意见,或者标上显目的带有煽动性的标题。当时出现的威胁党马上组织“评薪调级复查委员会”,“呼吁!把不称职的人拉下来!”骂共产党员都是些“只吃不做,领取高薪的官僚”等等诬蔑和煽动性的大字报,都是他们自己的意见。储安平的
“党天下”谬论,也通过他们“代书”,在群众中散布开来。一位叫沈进生的干部,向“代书处”说明自己对评级和领导作风有些意见,可是经“代书处”篡改,把他的意见变成了共产党的八大“罪行”,这就是:“按劳取酬——大劳少得,少劳多得;领导原则——官官相护,脱离群众;领导方法——层层汇报,压制批评;组织观念——你说我听,俯首顺从;干部政策——提拔党员,使用群众”等等。
在贴出了这许多大字报以后,三位代书者的“主将”、右派分子董发祥,认为这“给共产党的心脏插上了把刀”而得意洋洋起来。他甚至狂妄到不顾税务局一科同志的反对,命令他的“代书处”搬到一科办公室正式办公。
董发祥在党的整风运动开始后,以税务局民革支部主任委员的身份,一连组织了三次座谈会,并向局里的党组织说:“你们不要派人参加,有党员,影响鸣放”。除了民革的成员以外,他邀了局里所有“三反”和“肃反”运动的对象以及对党不满的人参加座谈会。他在座谈会上说:“党员有党组织,团员有团组织,你们没有组织,民革管你们,以后你和民革联系。”在那些日子里,他整天找那些他认为的对象谈话,成半夜地“整理”向党“控告”的材料。
以董发祥为首的“代书处”,还制造出来很多带煽动性的“建议书”,发动别人签名。这时,董发祥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得意忘形地说:“民革的威信空前提高,共产党的威信却一落千丈”。他疯狂地进一步威胁党:“改组机关内党的整风领导小组,吸收民革成员参加;建立中共、团和民革三方面的支委联席会议制度,决策全局重大问题”。这个野心勃勃的反共分子,简直认为税务局的天下快要成为他董发祥的了。在反右派斗争开始后,他的原形就被群众揭穿了。
据董发祥自己初步交代,他在鸣放中的反共言行,是由民革河南省委委员、右派头子李静之指挥的,他的“代书处”深得李的赞赏,李还指示郑州市民革各基层组织,大力推广它。不少人揭发,董发祥平时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积极分子”,是为了骗取党和大家的信任,好爬的更高,进行反共活动更加方便。他的心腹张炳钱说:董发祥自己也承认还准备再假积极下去,因为他正在做一场美梦:争取当洛阳市民革委员会主任委员(洛阳现在还没有民革组织),然后进一步窃取洛阳市副市长的职位,以便他进行反共活动。
对这个阴险毒辣的反共分子说来,遗憾的是,当他的魔爪刚刚伸出的时候,就被站在反右派斗争战线上的群众斩断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