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必须相信群众 必须加强领导 山西和顺白泉乡开展两条道路大辩论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21
第5版()
专栏:

必须相信群众 必须加强领导
山西和顺白泉乡开展两条道路大辩论的经验
如何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大辩论,解决农民思想问题,提高农民政治觉悟?山西省和顺县白泉乡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白泉乡的经验说明:开展大辩论的中心问题是领导上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必须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自由争论,在“放透、吵通”的基础上,总结起来进行正面的教育。同时,要根据边整边改的精神,迅速果断地处理实际问题,从行动上启发群众教育群众。
白泉乡开展大辩论,是中共和顺县委直接派工作组指导进行的。这次辩论共进行了一个月时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从运动的实际效果来考察,是成功的。
摸清思想,培养骨干
白泉乡晋华农业社是和顺县的一般社。全社二百二十七户,去年遭了大灾,但粮食还能自给自足,每人平均分了三百七十多斤,最多的五百多斤。社员生活较好的七十一户,占总户数的31%;有粮吃缺零花钱的一百二十五户,占53%多;劳力少、人口多或因病残生活困难的三十四户,占15%。社员的政治思想情况,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真诚拥护农业社的一百二十八户,占全社总户数的56.3%;基本上拥护合作社制度,但有分歧意见的八十五户,占37.4%多;对社不满并有严重消极抵触情绪的十四户,占6.2%。爱社如家、劳动积极的绝大部分是贫农或下中农,对社不满和消极怠工的多数是地主富农和某些富裕农民。但是,在农民各阶层社员中,都有一些社员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对合作社、对领导干部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情绪。
工作组了解上述情况以后,根据毛主席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动员农民群众大鸣大放。首先交代党的方针,解除干部怕挨整,农民怕惹人、怕扣帽子、怕不解决问题等顾虑,启发他们毫无顾虑地提出意见,暴露真实思想。为了使运动顺利开展,工作组开始就注意培养骨干。首先在党员、团员和非党积极分子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带头鸣放,并且初步分析矛盾。然后,由骨干分子深入田间、家庭,串连访问,个别谈心,根据男女老少不同对象分别动员。鸣放开始后,先开青年、妇女、荣誉军人和转业军人等小型座谈会,让他们提出意见,作初步讨论。这样做,全社几天之内就提出一百零五条意见,涉及个人和国家关系、工农关系、个人和集体、领导和群众、以及农民之间关系等问题。内容范围很广,加上各人的说法和认识程度上的差异,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如何引导农民开展自由争论,达到辨明是非,提高认识,是颇费思索的问题。
发扬民主,放透吵通
问题提出来了,群众的情绪集中在要求解决问题上。他们说:“气是放透了,就看怎么解决吧!”当时,反面意见占了上风,正派的党员干部有消极悲观情绪,甚至有“咱下台,给你们干干看”的念头。这时,工作组召开党支部委员会议,把群众所提的意见,逐条研究,分清是非性质。经过研究,大家明白在一百零五条意见中:一类属于群众认识模糊或误解,占66.6%;一类属于领导作风或确实存在的具体问题,急待解决,占33%多。会议决定解决的办法是,思想问题从思想上解决,领导问题主动作检讨,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接着,又召开了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会议,介绍鸣放的底子,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使他们认识统一,掌握辩论武器。最后,归纳为三个有代表性的思想问题:第一、农民生活苦不苦,比什么苦?苦在什么地方?要想不苦怎么办?第二、农业合作化好不好?合作社制住了那些人?制住好不好?不制住行不行?第三、要不要领导?没领导行不行?为什么领导总是说群众?群众总是埋怨领导?领导有没有困难?会不会犯错误?合作社的缺点是否光怨领导的过?这三个问题,以生产队为单位,放下去让群众争论。
争论开始,对于农民生活比苏联苦、比将来苦,这是大家早就肯定了的。但现在到底苦不苦呢?许多人表示“难说”。有的人不同意现在苦,但嘴上讲不出个道理来。解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些久经风霜的老年农民。他们以亲身经历对青年人说:“以我看,现在生活好过的多了。过去平日吃糠咽菜,过年过节也不吃净粮食,更不用讲零花钱了。现在呢,一天三顿粮食面,两天一顿餎餎,还讲究穿戴,下雨天有多少人脚上穿胶皮鞋!”老农责备说生活苦的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青年们还不服气,又提出:没有零花钱,吃的也不香甜,这不苦吗?这种说法一出口,当即有人举出事实驳倒,事实说明现在的青年是农村享受最高的人。苦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叫喊了半天,就没想想去年遭了大灾,苦只能埋怨老天爷。有人说怨领导干部主观主义,去年硬是他们叫多种“金皇后”,要依着咱多种些荞麦,也能多吃两顿烤酪酪。许多人不同意这样单埋怨领导的说法。他们说,领导主观早作了几回检查,再说那也是为了咱们好,“金皇后”不收是遇了天灾,也不是领导出坏心。还有一些人认为苦是工人、干部“剥削”成的,说看他吃的穿的挣的,那一样不比农民高!并且主张降低工人和干部工资,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工业品价格。讨论这些问题时,确实费了很多口舌。最后,多数人都认为:工人工资高是因为生产技术高,劳动价值大,工资按劳取酬再合理不过。有人还介绍了工人生活情况,说工人工资高,开支也大,房租水电,拉烧土倒灰渣都得花钱,实际上生活并不太富裕,有家眷的还有困难。提到工农业产品的差价,许多人有亲身体验,他们肯定说:现在工业品价格并不高,日本人统治时期,一斗玉米换一匹小布,现在能买三匹多。国民党统治时期,一斗米买七尺洋布,四斤煤油,现在能买九尺洋布,六斤多油。大家也不同意提高农产品价格。他们说,粮食是国家的主要物资,不能冒涨冒降,一涨一降,引起物价波动,到头来还是农民吃亏。经过这样摆事实,打算盘,使许多原来对国家有意见的,认为农民吃亏受气的人,也逐渐消了火气,心服口软了。同时,大家还明确了要想摆脱生活贫苦,走向幸福,靠国家救济,或把农民变成工人(有人在讨论中提出给国家干活,按月领工资)等都是错误的想法;只有从增产上着想,争取农林牧副业大丰收。至此,过去认为眼前生活苦并且采取消极埋怨态度的,也变得积极起来了。
在讨论合作化问题的时候,有人提出:高级社什么都好,就是有些不自由,把人捆的死把把的,连个零花钱也闹不了,还不如旧社会打短工、当觅汉(长工)活畅哩!这一下就引起了激烈争吵。许多人列举新旧社会的事实来反驳。说旧社会当长工的猪狗不如,当佃户的家破人亡,讨吃无门,告贷无路。说入了合作社不如当长工,这是昧着良心说胡话。但还有许多人同意合作社不自由,控制太死的说法。后来,作了进一步探讨:合作社到底有什么不自由,控制什么太死?大家才搞清楚:走歪路干坏事的不自由,不顾大家死活只管个人发财致富的受控制。而且认定不控制这些人,就会又走上少数人发财再去剥削人,多数人倒运,再去受剥削的旧道路上去。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农民在阶级观点和两条道路的认识上前进一大步。此外,还有一些阶级立场模糊的人,说入了社感到不温暖,认为合作社领导干部只管分工派活,不管社员痛痒疾病,还不如当长工时病了有人煎汤送饭。这时大家观点很亮了,当下就责问:“谁给你送过饭?”回答是:“领墒的”。“那还是咱本阶级的人,并不是地主心疼你呀!”大家劝这样想的人好好考虑合作社的好处,看问题要全面。合作社是暖水壶,外边冷里边热。不见去年有一户社员病了几个月,得到社里救济援助,才度过难关?这种人在旧社会照例要倾家荡产的。讨论中,有人还认为合作社死了牲口是怨入社的过,大家批判说这是领导上的毛病,工作当中的缺点,不能怨合作社,因为“事在人为,社在人办。白面好吃,有人还烙成糊焦饼,赶成糊涂面条,没法 下口哩!”这一说,大家哄堂大笑一场,都感到道理讲的明白,心里痛快。
在讨论领导问题的时候,开始有些人气愤很大,情绪激动,甚至认为“有领导就不民主,取消领导也能行,旧社会没人管,还不一样活着”!但多数人认识很明确,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一个家还要有主事人,社员没有领导就必然七嘴八舌,天天吵架,什么事也办不了。有人指出:旧社会也有领导,就是地主富农和他的狗腿子衙役。他们不管农民生活,单管压迫剥削穷人,催租讨税。要不要领导的问题解决以后,又有人提出既然现在的领导是为大家服务,为什么大家光觉着领导不顺心。经过讨论,大家认识了这是因为领导为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打算的多,而大家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考虑多的缘故。并且肯定说,全社二百多户,一户一个意见,一个要求,活神仙也不能作到户户满意,事事顺心。
当讨论完对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话题刚转到领导干部作风的缺点上,工作组和社干部就及时的主动的作了检讨,答应解决干部多占自留地等具体问题。这时候,原来对干部有怨恨的人,也转怒为喜,自觉的检查了自己缺点。有的说偷了社里玉米穗,有的说只顾个人挣工分,不爱护公共财物……最后,干部和社员一致认为过去民主办社方针执行得不够好,今后干部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社员要服从领导,爱社如家。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干群之间的互相谅解和团结。
总结起来,提高一步
经过对农民生活、合作化和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等具体题目的讨论,全社农民思想认识已有很大提高。但是,如何从对具体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正确认识和看待人民内部矛盾中一切问题,还需要进行总结起来的教育。因此,紧接着就让农民回味了一些属于思想方法和观点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对合作社能够保持正确的态度。经过总结起来的系统的教育,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思想,很多是由于了解事情太少,而又只从自己的条件去揣度或者从自私心理出发去看待事物的结果。大家还明白了有问题一定要心平气和地研究。话不说不通,心里疙瘩不解不开。话说通了,疙瘩解了,人就痛快了,劳动也就带劲了。事实就是这样,白泉乡五百一十个应受教育的人中,有93%受到这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以后,果然表现轻松愉快,劳动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如第四生产队原来不上地的妇女也上地生产了,社员们还利用休息时间和假日上山打野草。
为了巩固这次运动的成果,并且使政治思想工作转向经常化,白泉乡在运动后期,对党、团组织作了整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检查了党的领导工作。着重检查批判了放松政治思想领导问题和党员干部工作不够深入,作风不够民主等缺点。并决定了今后加强政治思想领导和民主办社的具体办法。党支部规定每月研究一次社员思想情况,健全民校政治教育制度,每月上三次政治课,并且把黑板报、广播筒、读报组等宣传工具广泛运用起来,开展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
(新华社记者根据中共和顺县委的总结报告整理改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