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没有共产党,穷人永世穷 有了农业社,粮食年年增陕西华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21
第5版()
专栏:

  没有共产党,穷人永世穷
  有了农业社,粮食年年增陕西华阴
陕西省华阴县许多农业社通过算账对比,更清楚的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观北乡庙前社,历年的粮食产量是:1954年二十八万多斤、每人平均四百二十三斤,1955年为三十九万多斤、每人平均四百五十五斤,1956年五十万斤、平均每人五百十八斤,今年夏粮实收超过了任何一年,加上秋田预计产量共可达到五十五万多斤、每人平均五百八十二斤。经过这一算,过去叫唤粮食分的少的农民都没话说了。贫农李自发说:“回想起来,我祖祖辈辈都是缺粮户,打1954年起,从够吃发展到成了余粮户,这就是合作化的优越性!”
姚宁乡中苏友好社共青团员冯双才,前些时嫌今年留粮标准低,不满地说:照这样,一年反不如一年了。社里开展讨论以后,帮助他算了账。原来,冯双才全家八口人,过去只有七分地,吃这顿没那顿,土改时他分到了七亩地,入了初级社就成了余粮户;过去他没房住,常在破庙里过夜,今年社里帮助他盖了两间大瓦房,全家每人吃麦二百四十五斤,他自己还从文盲当上了夜校教师。社员们算到这里,给冯双才提出四个问题:不解放有没有地种?不入社能不能当余粮户?不是社里帮助能不能住瓦房?不是党的领导能不能在文化上翻身?冯双才一琢磨,感动的流泪了。他说:“现在我才感到党和毛主席比亲娘还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