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厂长家里的洗脸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22
第5版()
专栏:

  厂长家里的洗脸盆
在上海船厂厂长汪伯民家里,有一只破脸盆。现在,他们家已不用这只脸盆洗脸了。老汪是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放在家里的。
脸盆能够当作“镜子”用,并不是因为它特别光亮;而是因为它有特殊的来历。
1947年夏天,老汪从河北省随军南下,参加了睢杞战役,打下了开封,直下大别山区。在大别山时,天天打仗,天天行军,有次在战斗中冲过漫水河,团参谋长的一只脸盆从马上落下来,老汪就叫通讯员拾起来带着,战役结束后,仍送还给参谋长,但参谋长坚决不收。从此,这只脸盆就成为老汪和通讯员经常洗脸、洗脚、洗衣、盛菜的万能宝贝。解放战争胜利了,老汪进了上海,这只脸盆一直放在身边,用坏了,补了又补,不能用了,老汪就把它陈列在房间里。
每天下班回来,老汪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都可看见这只脸盆。看到它,就使他不能忘怀那并不太久远的过去。在艰苦的战争的岁月里,他身旁经常只带十二斤东西——两双鞋子、一套单衣……有一次他和爱人两个人的东西,丢得精光,靠别人送的单衣换洗。他把今天的生活和过去一比,已经大大超过“十二斤”了。今年4月以来,他每个星期天用半天时间访问工人家庭,看到工人家庭居住的困难,就决定把自己住的房子让出半间,给厂里一个单身同志住。虽然有人认为他家九口人住三间房子不算多,让出后会感到很多不方便,但是他却说:“过去行军到一个地方,有时住在农民的牛棚里,有时在人家的床前地上铺点草,就睡下来,小鸡还在头上跳来跳去哩。虽然今天的条件和过去不同了,可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总不能出格啊!” (原载解放日报)
·汪家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