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阅读
  • 0回复

吃粮要有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8-28
第1版()
专栏:社论

吃粮要有计划
目前有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展开关于粮食问题的大辩论,广大社员群众认清了粮食问题上的大是大非,社会主义觉悟迅速提高。以前盲目吵闹缺粮的,现在不吵了。大家都说出了心里话,承认粮食够吃;不少的户还承认有余粮;真正不够吃的只是极少数农户。这个辩论推动了夏粮征购工作,并且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现在是不是可以说,只要经过一场大辩论,打通思想,吃粮问题就解决了呢?我们认为还不能这样说。为了解决吃粮问题,除了打通思想以外,还要组织农户有计划地节约用粮。
俗话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家庭在吃用上的计划性是多么重要。在目前我国粮食不够充裕的总情况下,每个家庭尤其应该有计划地用粮。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农户用粮没有计划,甚至严重地浪费着粮食。今年小麦和早稻收获以后,不少地区的农户在用粮方面便大手大脚起来。河南安阳县曲沟一带有些农民给自己安排的食谱是:“清早饼,中午面,晚上蒸馍煎鸡蛋。”吃完了就叫喊缺粮,伸手向社要,向国家要。浙江新登县大坞农业社有七十二户社员,平均每户养十多只鸡,几乎全部用稻谷喂养。以前有很多社员搭配着吃洋芋、老南瓜等,现在也不搭配了。他们说:“八月的鸡不吃草,八月的婆娘不吃粥。早稻大丰收,人吃大米饭,鸡儿也享福。”煮酒熬糖的现象在南方各省相当普遍。因婚丧喜庆大摆筵席、浪费粮食的现象,也不少见。这样随意浪费粮食的结果,使本来够吃或者有余的农户也变成了缺粮户。在庄稼收获以后,按照农村的习惯,吃一些好的,这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过分地浪费,那就是不应该的了。
许多人所以满不在乎地多用粮食,是由于他们认为合作化了,就应该吃得多一些、好一些。加上农村粮食统销工作偏松,这就使得一部分人发生“国家粮食无限多”的错觉。有的社员公开说:“生产听锣响,吃饭有社长,没有粮票找乡长”。对于这种现象,一方面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大家明白我们国家的粮食总情况,懂得节约用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因而自觉地从各方面精打细算,节省粮食。另一方面是要把粮食供应制度进一步严格起来。今后凡是因为浪费粮食而造成缺粮的,国家和农业社都不额外供应。
就全国范围说,因为各个地区历史上粮食消费水平不同,所以现在留粮标准也不一样。有的地区留得多些,有的地区留得少些。但是,只要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就是留粮较少的地区,生活也会过得下去。反之,如果不能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就是留粮多的地区也未必够吃。石家庄市郊西岗头农业社张老振家的用粮情况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全家二十一口人。去冬今春,国家每月供应他家四百斤粮食,全家每天吃粮食不能超过十三斤,一个人平均不过十两。但他们并没有认为这是了不得的困难。他们全家开会做计划,决定多吃一些山药和白萝卜片等代食品来节约粮食。关于十三斤粮食的吃法,经过全家商量,决定在冬季农活不太忙的时候,每天早晨和中午只吃十斤面的饼子,喝萝卜片菜汤。晚间不下地,就蒸上二十多斤山药大家吃,再煮上二、三斤玉米面和山药、萝卜片放在一起的菜饭。白天干重活的,由早晨和中午按计划剩下几个饼子来给他们晚间吃。另外还规定孩子不给零吃干粮,鸡狗不给喂剩饭。这样,全家一春天不仅没有感到生活苦,还少买了国家三十六斤粮食。今年麦收以后,他全家按消费标准分了一千九百多斤小麦,这时大家又做了吃粮计划,规定每天除吃二十斤到二十二斤面以外,还要掺着吃蒸北瓜、大馅包子。捞面条和烙饼比较费面,决定不吃。其余关于小孩零食和鸡狗喂养,仍坚持旧的规定。这样,大家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也没有浪费粮食。
节约粮食,必须经常地、一点一滴地去做。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像张老振家那样,精打细算,订出用粮计划,勤俭持家,节约粮食,并且把生活过得很好。家庭主妇是主管家务的人,她们要做饭,喂猪,喂鸡鸭。粮食的进出都要经过她们的手,因此她们在节约粮食方面就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她们掌握得好,粮食就大可节约。假如全国每人每天平均节约半两粮食,加到一起,每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约六十多亿斤粮食。我们希望各地农村干部和妇联组织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妇女,千方百计地节约粮食,并且注意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有一些人说:粮食是有定量的,按定量吃就完了,何必再提倡节约?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事实上,粮食虽然有定量,但有一些人并不真正严格按定量吃。有许多人家吃的超过定量,又向政府要求供应,就是明证。湖北省去年丰收,留量也较高;但因秋收以后农民过多地随意消费口粮,在今春统销普查期间,国家不得不增补了五千多万斤粮食,供应因多用了粮食而缺粮的农户。如果积极地提倡并组织大家节约粮食,这现象就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不提倡,不组织,这些能够节余的粮食就节余不出来了。张老振家今春在那样不宽裕的条件下,还少买了国家三十六斤粮食,如果不是上面提倡和自己有意识地精打细算,那就绝对办不到。可见提倡和不提倡是大有分别的。以为规定了定量就算做好了一切,不再需要细致的组织工作,因而放任自流,那是绝对不正确的。
我们应该做到每人每户用粮都有计划,时刻注意节约。要使每个人都懂得:节约了粮食,就可以多卖余粮给国家,或少向国家购买粮食,这对国家的建设是一种支援。而且,如果有的地区遇到了灾荒,粮食的供应还有可能减少。那时候,如果自己平日有所积蓄,就会减少一些困难。如果平时吃得精光,困难当然就多一些。这种道理是非常明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