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阅读
  • 0回复

谈“三毛学生意”的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02
第8版()
专栏:

谈“三毛学生意”的演出
凤子
看过“三毛学生意”的人都说:“演的滑稽,真好笑”。演的滑稽,这个“演”字就说明了为什么笑。
两个黄包车工友抢生意,为了竞争,车价从八千块减到五百块,这还不算,一个不要钱,一个倒贴坐客,工友们打起来了,乘客给吓跑了。这事件,是违反正常的生活规律的,所以好笑,然而观众笑的不止是事件本身,吸引观众笑的,是演员真实而又夸大的动作。筱翔飞和王一飞将挣扎在上海滩上黄包车工友的形象演活了,当两人吵到最后拍着肚子喊叫起来了时,这一动作的处理、漫画化地深刻暴露了反动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惨痛生活。
第二场老大家和第三场告地状,我们看到为了生活到不择手段的地步、旧社会中的渣滓扒手这一“行业”的真面目。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乡下孩子三毛,天真纯洁的童心,眼看要掉到泥坑里了。土头土脑、笨手笨脚的乡下孩子要学成一个眼快、手快、腿快的扒手,当然要笑话百出。文彬彬演的三毛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发展,三毛这个人物和他当时的处境充满了矛盾,而从剧本、导演到演员并不是为了笑而制造笑,却是非常严肃地掌握了人物最基本的一面。
善良而又纯洁的三毛被包围在堕落为人类渣滓的扒手的圈子里,怎么办?结论是不能同流合污。尽管这两场戏招来不断的笑声;笑的同时观众却深深的感动了。三毛不愿学扒手去害人,不愿告地状去骗人,将别人抢来塞到自己手里的一包钞票退给人,三毛用行动反对诱引自己堕落的恶势力。二、三两场是三毛学生意的起点,整个六场戏都贯串着这一根线,都是通过三毛的正义行动来揭露反动统治下阶级社会的矛盾。
仅仅掌握人物的善良、天真和纯洁,恐怕还不能完成三毛这个角色的创造。比如小英,不也是善良、天真和纯洁的么?作为三毛这个角色的核心,主要的还有反抗的一面。三毛不是逆来顺受的,他在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成长。例如过房阿姊同扒手阿大说妥了收留他,扒手阿大挺胸叉腰打量他一番、他也照样挺胸叉腰回敬对方。他是孩子,孩子有摹仿的本能,动作本身就好笑,加上孩子的稚气也是可笑的。更可笑的是,这么个孩子来这样一个动作,这时候这个动作说明了这个孩子是不甘心受人摆布的。因此观众这时的笑有同情,更多的是鼓励和赞美。
文彬彬非常准确的掌握了三毛这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又非常准确的运用形体动作表现了三毛的形象。可以说非常完美的创造了这个人物。动作的准确是这个戏最大的特点,突出的表现在第四场,在剃头店那一场里。文彬彬的艺术在这里达到了高峰,同时也看出一个演员的艺术修养离不开技术锻炼。这里也必须提到饰理发店老板的刘侠声,他们两人配合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那样的完美!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是那样有机的联系起来,一举手、一抬足、翻个斤斗、滚到椅上……当然这些动作是非常夸大的,但并未夸大到脱离人物、脱离戏,而是更准确地完成了角色在那一场戏里的任务。一个是在认真的学,一个是在认真的教。师父脾气不好,三毛又手脚不灵,因而笑料层出不已。就在大笑声中,也接受了剧本所要揭示的目的和意义。我们看到了惨痛的学徒生活,看到了挣扎在饥饿边沿上劳动人民的生活。因此,对理发师和他的老婆虐待学徒,愤恨时也不禁同情他们。
使我受到感动的还有第六场,三毛和小英的一场戏;小英饿了,三毛给她东西吃,小英嫌少,三毛举手上留下的一半说:“这是明天的粮食”。小英明白了三毛为了照顾她宁可自己挨饿。从小被卖给人家做丫头,受尽了虐待的孩子小英,真正得到了像手足一样的温暖。她感动得哭,她哭着说“再也不离开你”。这种纯洁的感情,谁能不深深为之感动呢?三毛这个人物通过这一场也就更其完美。
在剧本创作方面,这一场戏对人物刻划有独到的地方。小英为了要报答三毛,实际上是要满足那可怜的幻想,她想像自己会挣多少多少钱,这些钱一定要给三毛。一个要给,一个不受,明明是幻想呵!两人都那么认真的推让起来。演小英的嫩娘,恰如其分地演出了小姑娘天真烂漫的形象。只是这一小段戏,虽然演员在台上掉眼泪,可是却还不够感动人,角色如果真正为这一场戏所感动,即使没有眼泪,角色的感情会更好地传达给观众的。会有更多的观众为小英掉泪的。
除了文彬彬等几位同志外,夏静的老板娘,范哈哈的吴瞎子,俞祥明的扒手老大,陈坚的行人,邢哈哈的卖豆腐花的等都有独到的地方。有的戏不多却很好的完成了角色的任务,不过,个别同志似乎过于着重于表演形象。
舞台装置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这个要求在这个戏里完成的很好。第三场当中一个大当字,第四场右侧山墙上写的一个大米字,画龙点晴地表现了剧本所要表现的历史时代。整个设计简单又和谐。
“三毛学生意”的艺术成就,不是我这篇短文所能概括的,这里只谈谈个人的观感,当然是很不成熟,也很不全面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