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2阅读
  • 0回复

本报印刷厂根据中央局指示 初步检查工资制度 发现工资过高且有平均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5-01
第1版()
专栏:

  本报印刷厂根据中央局指示
 初步检查工资制度
 发现工资过高且有平均主义
【本报消息】中央局关于工商业政策的指示及陈伯达同志的“发展工业的劳动政策与税收政策”发表后,本报印刷厂领导方面当即根据政策精神,对厂内工资制度作了初步检查,发现不但工资过高,且还有相当严重的平均主义错误。按现行工资规定:三等一级者每月小米三百斤,和中央局指示中所批评的军工等厂的高工资规定恰相等,一等一级者三百九十斤,低于前项规定。但练习生工资却较前项规定的学徒待遇(每月一百五十斤)高的多——一级练习生每月二百卅斤,二级二百一十斤,三级一百九十斤,和技术工人差额不大。如一级练习生和标准工人工资二百八十斤,其相差只五十斤。平均主义还表现在印刷各部门劳动强度与技术繁简不同,而工资上没有差别。平均主义的形成,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印刷厂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供给制,改订工资制度以后,学徒待遇也还参照机关供给制,强调生活享受上的平均。如穿用费、食用费、零用费工人和练习生相同,而练习生还要领技术津贴(一级的每月高至小米五十斤)。另一方面土改中农民获得土地,生活改善,工人片面的与农民比生活,想当干部,若待遇微薄,学徒就不易招收。实际上,该厂工人生活一般都比当地中农生活富裕的多。一个二级练习生养活一个老婆,一个孩子,每月平均还可节余六、七千元,足供衣服。这样平均主义的高工资制度,主要是厂方的尾巴主义,无原则的迁就落后思想所造成,形成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工资待遇,是完全不符合于陈伯达同志提出的按件、按等、按分、按节约(减低生产资本)等的合理与适当的累进工资制度的。不但不能刺激工人钻研技术,提高生产热忱,相反地,工人一进厂,生活就较富裕,甚或还可养活家属,创造研究钻研技术的热情就相对减低。工人中间,特别是练习生中间,普遍存在着熬年限,等升级的思想,熬到一定年限就可一步步往上升,即便不升生活也有保障。一般练习生进厂后对工资制度表示非常满意。但有的进厂三年多,技术提不高,依然是练习生。同时由于各部门间工资不公平,这一部门老想往另一部门跳,因为打版部的技术较排字房和机器房的简单,这两部门的某些工人就想到打版部工作。就整个工厂讲,工资制度起不了刺激生产的作用。平时业务上的创造改进,都是由于领导上的政治鼓舞或一定的运动热潮下产生的,而不是经常的自觉的改进钻研。例如经过三查学习,今年报纸整个生产过程缩短,质量提高,原料节省也都有进步。如排字部初校错字过去最高到千分之十以上,现在减少到千分之一到三。机器部上版时间,过去为四十分到一点钟,现在则为十九分到二十七分钟。打版部一张毛边纸纸型可浇八张(过去两张或三张)。但据负责同志谈,这主要是靠政治教育,热潮一过,容易疲塌下去。现在劳资双方正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检查研究,已初步提出改正与减低工资意见,等候统一规定解决。同时在五一节后将要展开全厂职工对工业政策的学习,提高政治觉悟,作为改正工资制度的准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