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建设社会主义一项重大的革命措施 十万干部回到生产岗位 二十万干部下放到基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11
第1版()
专栏:

  建设社会主义一项重大的革命措施
  十万干部回到生产岗位
  二十万干部下放到基层
本报讯 全国各地国家机关普遍进行了精简工作,回到生产岗位和下放充实基层的干部已达三十多万人。目前,多数省、市、自治区一级机关的精简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有的地区精简工作是上下各种编制全面进行的,有些地区正在进行省以下各级机关的精简工作。
根据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河南、甘肃、青海等十九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下放的干部有二十万余名。这些干部,都是能力较强、适合于作基层工作的。安徽、江苏、河北、山西四省,抽调了省委副部长、处长,省人民委员会副厅长、局长、处长、地委委员等干部七百四十多名,下放到县和工矿企业、文教卫生等单位中担任领导工作。县、区干部下放到乡(区)任正副党委书记、正副区长、正副乡长等职务的约有一万多名。区、乡干部下放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任正副社长、党支部书记、共青团书记、会计等职务的约两万多名。特别是县一级下放的干部,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如安徽省霍山县下放干部四百十五名,其中党、团员即占90%以上。
各地还特别注意动员干部回到生产岗位。根据安徽、江苏、江西、四川、吉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天津等十个省、市的统计,回到生产岗位的干部约有十万名。
动员干部回到生产岗位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例如:安徽省已经有四万二千多人回去生产。为了安置这样多的人员,安徽省本着“投资少,有原料,有销路,收效快,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财力可能的范围内,广泛地开辟了各种各样的生产道路。目前已经举办的有:畜牧场、园艺场、蔬菜场、种植药材场、颗粒肥料场、小型矿厂、烧窑场、钮扣、刺绣、废料加工及其他修配业等一百多种切实可行的生产行业,并已取得初步经验。同时,还积极动员一部分人员(绝大部分是农村干部和接近基层生产岗位而脱产不久的干部)分批回到现有的各种生产单位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去。这些干部经过党的教育,绝大多数人都愉快地走向生产岗位。如灵璧县党支书王恒昌说:“回农业社后,一定与群众同甘共苦,在生产上创造更大的成绩。”
但是也有些省对于精简工作的贯彻较为缓慢,对于人员的安置缺乏决心,没有积极地从生产上找寻出路。为了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各地还需要继续做好精简工作,尽量把可以回去生产的人员调回生产岗位上去。
  (附图片)
  在热烈的欢送声中,北京市下放干部豪迈地走向劳动生产岗位
本报记者 吕相友、刘长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