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下品”和“高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11
第2版()
专栏:

  “下品”和“高超”
  石一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封建时代的思想。可是直至现在,这种思想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存在着。有些右派分子说:工人、农民文化低,对民主要求不高,党和政府从他们那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有知识分子有见识有阅历,精神生活丰富,才会提出高超的建议。这种说法,便是将工农群众看成“下品”的一个例证。
二十多年以前,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诚然,老百姓虽然不读诗书,不明史法,不解在瑕中求瑜,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鲁迅先生的这个论断,这里不必旁征博引,只举反右派斗争为例,即可证明:工农群众“明黑白,辨是非”的能力,“决非”一般的知识分子“所可几及”的。
还在反右派斗争开始以前,许多人对右派的反动言论还没有辨白清楚的时候,是广大的工农群众首先喊出了反右派的“声音”。印刷工人朱宝琛看到储安平的“党天下”的谬论后,虽然到深夜两点钟下班,但激愤使他不能休息,连夜给本报写信,直至清晨九时,向储安平射出了反击的第一枪。朱宝琛只是广大工农群众中的一个,许许多多的工农群众,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立场,都是这样的坚定明确。党和政府在他们那里不是“听不到什么声音”,而是听到很正确的“声音”。
自然,知识分子有见识,有阅历,精神生活丰富,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如果站在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立场上,也可保证,绝对不会提出什么“高超的建议”。在这次大鸣大放中,许多右派分子的确提了不少的“建议”。可是,对社会主义说来,这些“建议”都是毒药,丝毫也没有“高超”之处。如果一定要说“高超”的话,这个“高超”也是杜勒斯欢迎的“高超”,蒋介石欢迎的“高超”,广大工农群众是坚决反对这种“高超”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