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什么障碍着农村大鸣大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22
第2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什么障碍着农村大鸣大放
从我省若干个乡目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情况看,在做法上,大体有以下三种:一、首先充分发动群众“大鸣大放”,然后发动群众大争,以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群众辨明是非,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二、边鸣放边辩论,或边辩论边鸣放;三、只是自上而下地教育批判,实行上打下通,我打你通,遇有反面意见,立即顶回。这几种做法,有着显然不同的效果。凡首先充分发动群众鸣放的,思想问题暴露的明显,辩论的好,思想问题解决的也透;边放边鸣边辩论或边辩论边鸣边放,多半放的不充分,因之思想问题也解决的不够深透;那种采取只是自上而下地批判的做法,则群众性的鸣放争辩,就不易开展起来,自然思想问题解决的会更差些。这证明了首先充分发动群众大鸣大放,是开展好大辩论的前提,也是开展好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要关键。
现在有些县和乡、村的领导干部,对先让群众大鸣大放的意义还认识不足,或是还有些顾虑。如果不端正认识,解除顾虑,就很难设想能够鸣深放透,争清辩好。
前一个时期,有些乡、村注意了发动鸣放,也放出了一些意见,但是许多乡村还没有鸣放起来,有些乡、村鸣放得不普遍,不深入。党内放的更不足。因此不是再没什么可放了。许多人认为没的可放了,只是反映了对群众的思想问题估计不足,或是有所估计,但不愿作艰苦的工作去解决。事实证明,群众在还有些顾虑时,是不愿轻易暴露思想的,经过启发诱导,仍然可以鸣放起来的。关键在于是否认真放手发扬民主。
鸣放起来,会不会使刚被压回去的邪气又抬头呢?这是不足怕的。前一时期的工作证明,只要领导思想清醒,反社会主义的邪气就难占领阵地。前一时期的工作也证明,把反社会主义的邪气压下去是不难的。不少乡、村,前一段并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把一切反社会主义分子从政治上思想上彻底孤立起来,还十分有必要经过鸣放辩论,彻底揭露批判一切反社会主义的言行。只有经过群众的大鸣大放和充分辩论,才能彻底地将反社会主义的邪气层层揭发出来,彻底驳斥下去,使他们处于完全的孤立。这是对巩固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有极大好处的。
在农村开展的大鸣大放大争,必然会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因为,在党内外开展的大鸣大放和社会主义大辩论,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大发动。农村基层组织将从思想上组织上得到一次很好的整顿,农民将受到极深刻的教育,进行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改造。每一个党员都应在鸣放和大辩论中受到教育,群众提出的许多批评建议,会极其有利于我们克服缺点错误,改进工作。有些人在鸣放中会放出些错误意见来的,这在群众辩论中,将会最后把是非分清。但是,必须相信群众中的多数,绝大多数意见,将会是善意的合理的。我们对合理的意见,接受下来,只会有利于改进工作,增强和群众的团结,怎能伤害干部的积极性呢?
当前生产正忙,大鸣大放大争摆布不好的话,是会影响生产的。但是鸣放和大辩论本身,不仅不会影响生产,相反地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把生产搞好。大家知道,农村中现在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很尖锐的。在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解决以后,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彻底胜利,而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胜利,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就难以巩固,那将不只是生产会不会受到影响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应只从一时花去了一点时间上去看这一问题。事实上,这次大鸣大放大辩论的结果,将会带来新的生产高潮,也是推动当前各种工作的巨大动力。自然,干部既要领导好鸣放辩论,又要领导好生产,群众要意见照提,还必须生产照干,以使鸣放辩论与生产两不误。
鸣放,就是提意见,发议论。这是群众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群众提出的意见,发出的议论,必会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是这样,我们才主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批判之。”上边说的有些县、区、乡干部有那样一些顾虑,就是对“鸣放”还缺乏全面的理解,还没有懂得在农村开展整风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先让农民“鸣放”的意义与目的。
当着各地正逐步深入地展开这一运动的时候,各地应该立即抓住充分发动群众大鸣大放这一重要环节。凡没有这样做的,一定要大胆地放,坚决地放,彻底地放。凡领导干部在认识上还有问题的,还有思想顾虑的,要首先端正自己的认识,解除顾虑,放开手脚,深入下去,站在群众的前面,领导运动的发展。
 (9月17日河北日报社论摘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